弟弟的往生震撼了我

弟弟的往生震撼了我

湖北仙桃胡學斌口述
佛定整理
2008年2月25日

我家三代吃素,我很早也吃素、 學佛,並受了菩薩戒,但弟弟胡學輝並不信佛,抽煙、喝酒,習氣很重,無法改變,我連勸他皈依都不敢,更不用說其他的持戒、修行了,只能為他乾著急。

2002年,七十歲的弟弟,因長期不良生活習慣,得了晚期肺癌。我想或許機緣到了,便試著勸他念佛,而隻字不提改變他的生活習慣。他也聽勸,老老實實在家念佛,有時還到寺院去拜拜佛。

2004年的農曆十月初四,弟弟打電話讓我去。我去後,看到弟弟精神狀況都還不錯,就陪他一起念佛。說來也奇怪,那天弟弟很興奮,我們就一直坐在床上念佛。到了半夜,弟弟說:「阿彌陀佛要接我走了。」他說著很輕鬆,但我完全不相信他說的話,因為我太瞭解他了:壞習氣那麼多,最基本的皈依、五戒都沒有,雖念佛,連怎麼迴向都不會,就他這個樣子,阿彌陀佛現在能來接他往生嗎?我雖修的不算好,比他還是強許多,阿彌陀佛也沒有說什麼時候來接我啊。所以聽他說佛要接他走,我根本就沒當回事。

儘管這樣想,我還是堅持和他一起念佛,到了天快亮的時候,也就是農曆十月初五,弟弟說:「你看,阿彌陀佛來了,我要走了。」 我急切地問:「在哪兒?」 因 為我和他是對面坐著在念佛,他朝我背後指了一下說:「在那兒。」 我馬上回頭仔細看,沒看見。 就用手去拉他,問:「阿彌陀佛在哪兒?阿彌陀佛在哪兒?」連續拉了兩次問他,沒有拉動,也沒有回答。這才猛然回過頭來看他,就這一看讓我驚呆了:弟弟說得一點都沒錯,阿彌陀佛是真的來了,並且已經把他接走了。

從我回頭,前後也就幾秒鐘吧,弟弟就這樣坐著往生了。此時的我,悲喜交集,淚流滿面。樓上的弟媳聽到我們說話的聲音,邊下樓邊說:「你們哥倆這麼大聲在說什麼?把我都給吵醒了。」我告訴她:「阿彌陀佛已經把老二接走了。」她邊哭邊說:「剛才不是聽他還在說話嗎?」 「是啊。阿彌陀佛真的是太慈悲了,請妳不要哭,我們來一起念佛送他。」

就這樣我們全家都念佛,八個小時後,為他沐浴更衣,弟弟全身柔軟,面相非常好看。三天後出殯時,引來了好多圍觀的人,都說從沒見過比生前還要漂亮的死人,親屬中有幾個都因此而念佛了。

回想起來,弟弟打電話給我時,應該確知他要往生了,但他不說,可能知道我不會相信吧。初四半夜他說阿彌陀佛要來接他走了,應該是給我消息,如果那時我能問問,也許他會說些什麼給我聽的,但我一點不相信,所以問也不問。等最後他說佛來了,到走只有幾秒鐘,我問什麼都來不及了。想起來真後悔,如果早一點相信他說的,問問他見到什麼,有什麼心得多好啊。但不管怎麼說,弟弟走了,走的很自在,他的念佛往生本身就是最好 的說明。他是真正的只會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其他什麼都不會。

弟弟的往生,給了我很大的震動、很大的教育,因為我平時看不起他,實在說是看不起他只會念這一句佛,沒有像我持戒,沒有像我吃素,沒有皈依,什麼經咒、什麼修行都不會,我想千人往生、萬人往生,也輪不到他往生,但他恰恰是成就在這一句佛號上,而且往生的這樣好。

我平常自認為超出他許多,這才明白他不知要超出我多少倍。他讓我徹底明白了往生不是靠我們自己的力量,而是靠阿彌陀佛的願力。我們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會一個不漏的,把我們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弟弟的往生,使我完全消除了疑慮,增強了信心。從今往後,我要學習我弟弟,徹底放下自以為是的心 態,老老實實靠定一句名號,念到最後一口氣。南無阿彌陀佛!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弟弟往生,給我很大的震撼、很大的教育,我平時看不起他只會念這句佛號」;

「沒像我持戒,沒像我吃素,沒皈依,什麼經咒、什麼修行都不會」;

「我想,千人往生、萬人往生,也輪不到他,但他恰恰成就在這句佛號上,而且往生得這樣好」。


念佛人 死生皆無憂惱

念佛人 死生皆無憂惱

淨宗法師:

生則積念佛之功,死則往生淨土。

不論如何,此身若無憂惱,則死生皆無憂惱。

念佛人活在世上沒有別的,活一天就念一天佛,這叫「積念佛之功」,不荒廢時光。並不是覺得往生不定,要積累功德往生,不是那個意思。念佛是我們的生命,所以活一天就念一天佛。

死了就往生淨土。活120歲也可以,明天死了也行。只要活一天,就念佛一天,隨時死隨時到達淨土。

這就是非常瀟灑自在的念佛人,內心有安穩,沒有憂惱。這樣,不管是死還是活,都能安穩自在地過日子。

所謂「死生皆無憂惱」,活著是活在阿彌陀佛光明攝取當中,死了就往生淨土,蓮花化生。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死了就往生淨土。活120歲可以,明天死也行。活一天,念佛一天,隨時死隨時到達淨土」;

「這就是非常瀟灑自在的念佛人,內心有安穩,沒憂惱。不管是死還是活,都能安穩自在過日子」。


謝謝你 給我一次服務的機會

謝謝你 給我一次服務的機會

淨宗法師:

要像農民感謝土地一樣,感謝讓我們提供服務的人,因為他是我們的田。

對此一定要有認識。往往我們會驕慢地認為,「你看,我幫了你的忙,你應該感謝我」,包括我自己,也會經常掉到這樣的誤區裡,這就不是佛法的正思惟。

應該說:感恩對方讓我們有一個種福田的機會。幫助了一位老人,我們要感恩他;救了一個麻風病患者,我們要感恩他,因為他讓我們有機會修福。一個農民,他不要感謝土地嗎?有土地才有收穫。讓我們能為之服務的人,是我們的田,所謂功德田、福田。有這樣的心,你就會到處找田,發現它,種植它。這樣,我們的心就調得很準了,做事也做得很歡喜,也充滿了感恩之情。

反過來,總要對方感謝自己,居功自傲,這樣功德就跑掉了。「我對你幫助了,你怎麼都不正眼瞧我一眼,你怎麼一句感謝的話都沒有?」這是沒有智慧。俗話說「香也燒了,菩薩也得罪了」,事情你做了,結果講一些埋怨的話,功德沒得到。你既然做了,就要誠心誠意地感謝對方:「你給我一個服務的機會,謝謝你!」我們先認識這個道理,再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要種福田,也得有福田讓你種。

人家給你服務的機會,讓你種福田,你說該不該感恩,要不要謝謝人家?!

如果還討人情,那就完了。「香也燒了,菩薩也得罪了」。怎麼可以笨成這樣?!


一切問題的根源在自己的心

一切問題的根源在自己的心

【境動 而 心不動】———— 阿姜查《 寧靜的森林水池 》
  
我們也許會認為一旦捨棄世間的生活,然後出家著僧袍、持缽就應該已暫時地停止對財物的渴求,不再是車子、音響、書、衣櫃的主人,當個出家人就解脫了。可是,執著的運作就如同沉重的飛輪一樣,只是稍微緩慢下來罷了。
  
因此,有些西方僧侶一出家立刻就執著於他們的袈裟、缽和僧袋。他們會小心翼翼地將袈裟染得很均勻,或者動腦筋去得到一個較新、較輕、不銹鋼的缽。當你除了打坐之外,沒什麼其他事要做時,關注或甚至只執著兩、三樣東西,就足以耽誤很多時間了。
  
很多出家前曾是世界旅行家的西方僧侶,衣著和生活方式都非常隨便,他們會立刻發現在寺院裡要屈就跟遵從的壓力和困難;頭有一定的剃法,袈裟有一定的穿法,甚至連走路和站立的方式都有規定,頂禮年長的僧侶有一定的方式,持缽也有一定的規矩。雖然動機很好,但他們還是覺得這種屈就是阻撓。
  
有一位特殊的出家人,曾經是個旅行家,他形容自己是一個「服飾的嬉皮」,穿著綴有鈴鐺、繡花滾邊的斗蓬、怪異的帽子、留著長長的辮子。寺院的遵從對他而言非常困難,幾個星期之後,他在半夜裡被惡夢所驚醒,夢中他把他的金黃色袈裟染得紅紅綠綠的,然後在黑色的缽上畫上花樣和西藏的圖案。
  
第二天早上,當阿姜查聽到這件事之後,哈哈大笑,然後阿姜查問他美國所謂的自由是什麼,難道它跟髮型、衣飾有關嗎?當他要送這位比丘回去禪坐時,阿姜查提醒他,也許自由(自在)有其更深一層的涵義。他的任務是去發覺超越一切時間與空間的解脫。
  
對每一個在捨離和樸實的環境中經驗這種貪欲的人而言,這是個未曾有的深刻教育。佔有欲和欲望的難點在於它跟外界是毫不相干的——它根深蒂固地植入心中,而且無論任何情況、事物的多寡,都能控制心,除非徹底明瞭並深入地學會捨棄,否則,新的外相只會成為另一個貪婪的遊戲場所。
  
阿姜查深刻地覺察到能啟發心,有時甚至會惡化心中根本問題的森林生活之力量。他的要訣是利用苦行的訓練,讓僧侶們去面對和對治自心中貪欲、分別、嗔怒和愚癡的種種問題,因此他的教導,總是會讓僧侶們回到自己的心——一切問題的根源。

~阿姜查师父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心」控不了「物」,就會被「物」所控。

想主宰世界的人,主宰自己的「心」了沒?


每天做好一件事

每天做好一件事

有一位畫家,舉辦過十幾次個人畫展。開始無論參觀者多少,臉上總是掛著微笑。有一次,我問他:“你為什麼每天都這麼開心呢?”他給我講了一件事情:小時候,我興趣非常廣泛,也很要強。畫畫,拉手風琴,游泳,打籃球,必須都得第一才行。這當然是不可能的。於是,我心灰意冷,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父親知道後,找來一個漏斗和一捧玉米種子。讓我雙手放在漏斗下面接著,然後撿起一粒種子投到漏斗裡面,種子便順著漏斗滑到了我的手裡。父親投了十幾次,我的手中也就有了十幾粒種子。然後,父親一次抓起滿滿的一把玉米粒放在漏斗裡面,玉米粒相互擠著,竟一粒也沒有掉下來。父親對我說:“這個漏斗代表你,假如你每天都能做好一件事,每天你就會有一粒種子的收穫和快樂。可是,當你想把所有的事情都擠到一起來做,反而連一粒種子也收穫不到了。”

(本文摘自智悲德育)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每天都能做好一件事,每天就會有一粒種子的收穫和快樂」;

「當你想把所有的事都擠到一起來做,反而連一粒種子也收穫不到」。


為什麼富人後代多衰敗

為什麼富人後代多衰敗

作者簡介:《保富法》的作者聶雲台居士,是曾國藩的外孫,上世紀20年代上海總商會會長和全國紗廠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民族實業家的突出代表。聶雲台中年研習佛法,拜謁印光法師,窺得佛法大乘精義,又由佛入世,於1942、1943年間,撰寫《保富法》一書,在上海《申報》上連載,激盪時人之心。數日之間,上海各界捐獻助學金四十七萬餘元之巨。柳亞子等各界名流紛紛響應,一時傳為佳話。他在書中道破人生真諦,勘透財富本源。書雖名為“保富”,實則叫人捨財為善。勸告世人應懂得散財布施,修福修善。惟有深信因果,培福開源,懂得惜福,愛惜福報,寬大心量,才是保福保富的最好途徑。印光大師、柳亞子等佛門高士撰文力荐,歎其為勸誡人心的絕妙好文。下文是《保富法》中的節選。

俗話說:發財不難,保財最難。我(《保富法》作者聶雲台)住在上海五十餘年,看見發財的人很多,發財以後,有不到五年、十年就敗家的,有二三十年即敗的,有四五十年敗完了的。我記得與先父往來的多數有錢人,有的做官,有的從商,都是煊赫一時的,現在已經多數凋零,家事沒落了。有的是因為子孫嫖賭不務正業而揮霍一空;有的是連子孫都無影無踪了。大約算來,四五十年前的有錢人,現在家產沒有全敗的,子孫能讀書、務正業、上進的,百家之中,實在是難得一兩家了。

不單上海是這樣,在我的家鄉湖南,也是一樣。清朝同治、光緒年間,中興時代的富貴人,封爵的有六七家,做總督巡撫的有二三十家,做提鎮大人的有五六十家,到現在也已經多數蕭條了;僅剩下財產不多的幾戶文官家庭,後人還較好。就我所熟悉的來說,像曾、左、彭、李這幾家,是錢最少的大官,後人比較多能讀書,以學術服務社會:曾文正公(曾國藩)的曾孫輩,在國內外大學畢業的有六七位,擔任大學教授的有三位;左文襄公(左宗棠)的幾位曾孫,也以科學專業而聞名;李勇毅公(李鴻章)的孫子輩,有擔任大學教授的,曾孫也多是大學畢業;彭剛直公(彭玉麟)的後人,十年前也有在上海做官的。凡是當時的錢來得正路,沒有積蓄留錢給子孫的心,子孫就比較賢能有才幹。其余文官錢比較多的十來家,現在後人多數都已經蕭條了;武官數十家,當時都比文官富有,有十萬、廿萬銀兩的,各家的後人,也是多數衰落了;能讀書上進的,就很少了。……

《大學》上說:“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孟子》說:“為富不仁,為仁不富。” 因為貪財與不貪財,關係著別人的利益和幸福;所以發財便能造罪,不貪財方能造福。世人都以為積錢多買些田地房產,便能夠使子孫有飯吃,過得幸福,所以拼命想發財。今天看看上述幾十家的事實,積錢多的,反而使得子孫沒飯吃,甚至連子孫都滅絕了;不肯取巧發財的,子孫反而能夠有飯吃,而且有興旺的氣象。平常人又以為不積些錢,恐怕子孫會立刻窮困;但是從歷史的事實、社會的經驗看來,若是真心利人,全不顧己,不留一錢的人,子孫一定會發達。現在我再舉幾個例子來說。

宋朝的範文正公(范仲淹),他做窮秀才的時候,心中就念念在救濟眾人。後來做了宰相,便把俸祿全部拿出來購置義田,贍養一族的貧寒。先買了蘇州的南園作為自己的住宅,後來聽見地理風水家說:“此屋風水極好,後代會出公卿。” 他想,這屋子既然會興發顯貴,不如當作學堂,讓全蘇州人的子弟在此處受教育,可使更多的人都興發顯貴,那樣就更好了。所以就立刻將房子捐出來,作為學堂。他念念在利益群眾,不願自己一家獨得好處。結果,自己的四個兒子都發達顯貴,作了宰相、公卿、侍郎,而且個個都是道德崇高的楷模。

他的兒子們曾經請求他在京里購買一所花園宅第,以便退休養老時娛樂,他卻說:“京中各大官家中的園林甚多,而園主人自己又不能時常遊園,那麼誰還會不准我遊呢!何必非要自己有花園才能享樂呢?”範文正公的幾位公子,平日在家都是穿著布素衣服。範公出將入相幾十年,所得的俸錢,也都作了布施救濟之用,所以家用極為節儉,死的時候,連喪葬費都不夠。照普通人的心理,以為這樣太不替子孫打算了,誰知道這才是替子孫打算最好的法子。不單是四個兒子都作了公卿,而且能繼承他父親的思想,捨財救濟眾人。所以,范家的曾孫輩也極為發達,傳到了數十代的子孫,直到現在,已經是八百年了,蘇州的範墳一帶,仍然有很多范氏的後人,並且還時常出優秀的子孫後代。世人若是想替子孫打算,想留飯積福給子孫,就請按照範文正公的存心行事,才是最好的方法。

再說元朝的耶律文正公(耶律楚材),他是元太祖(成吉思汗)及元世祖的軍師,軍事多數是由他來決策,他卻是藉此而救全了無數的百姓。因為元太祖好殺,他善於說話,能夠勸諫太祖不要屠殺。他身為宰相,卻是布衣蔬食,生活儉樸。他是個大佛學家,利欲心極為淡泊。在攻破燕京的時候,諸位將領都到府庫裡收取財寶,而他卻只吩咐將庫存的大黃數十擔,送到他的營中。不久,就發生了瘟疫,他用大黃治療疫病,獲得了很大的效果。他也是毫無積蓄,但是他的子孫,數代做宰相的卻有十三人之多。這也是一個不肯積蓄私錢,而子孫反而享大發達的證據。

節選自:聶雲台居士所著的《保富法》

(本文摘自學佛網)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富人後代多衰敗,大致原因如下所述:

家族福報就那麼大,都被長輩賺走,子孫還能賺什麼;想要子孫不衰敗,就要繼續培福、造福而不享福。然而,有那麼大的財富而不享,幾人辦得到?此外,會賺錢的長輩,可能忙著賺錢,哪裡還有美國時間關注後代衰不衰敗?這也是天理,不然錢都你家賺,叫別人家永遠落魄,喝西北風?

無常的可愛在此!


原來味噌比黑咖啡更醒腦防癌、抗輻射!

原來味噌比黑咖啡更醒腦防癌、抗輻射!

【味噌的5大好處】

①【可排出人體輻射】
近年日本醫學研究發現,味噌有助人體排除輻射。

②【幫助醒腦】
早晨喝碗味噌湯比黑咖啡醒腦功效更好、更持久。

③【改善酸性體質】
味噌屬「鹼性食物」,溫和沒有刺激性,可幫助改善酸性體質。

④【抗老化】
味噌的「抗氧化功效是維生素E的50倍、維他命C的20倍」。

⑤【降低罹癌風險】
常喝味噌湯的人,可減少癌細胞的產生,降低罹患癌症的機率。

誰最需要喝味噌湯?
■接受過放射治療的癌症病人
■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者
■常吸菸者
■在空汙嚴重的環境工作或居住者

小提醒
■ 味噌勿煮超過3分鐘
為保持發酵過味噌的活性益菌與好味道,湯先烹調好再加入味噌,不要再加熱煮超過3分鐘。

(本文摘自蔡歡喜臉書)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味噌真是好東西,這篇文章所言,感同身受。


你怎會如此有自信?!

蓮師說:你怎會如此有自信

你怎會如此有自信

年復一年、月復一月、日復一日,時間一秒也不駐留地飛逝,此生就如此一時一刻不停頓地耗盡了,然後,我們便一命歸陰。

四季仍持續著,但是你的生命不待,消殞而去。

看著日日、月月、年年的時光荏苒而去,一步步逼近死亡,你難道不會感到絕望嗎?

每個人都會毫無預警地倏然死去,你怎能滿足於此?當死亡到來之時,子孫和財富毫無用處,你怎能滿足於此?

伴隨你的,除了善行和惡行之外,什麼都沒有,你怎會如此有自信 ?

—-蓮花生大士 《蓮師心要建言》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每個人都會毫無預警地倏ㄕㄨˋ 然死去,當死亡到來時,子孫和財富毫無用處,你怎能滿足於此」;

「伴隨你的,除善行和惡行外,什麼都沒有,你怎會如此有自信」?!


業障重,連經文都看不到

業障重,連經文都看不到

有個人他翻開楞嚴經,看不到裡面的字。他嚇到了。這個佛經有記載的。說以後的佛經,都變成了空白。字都飛了,為什麼呢?眾生福報不夠,業障現前了。不經歷這個事情,還不知道佛經是如此的有威力。

佛是有的,鬼神也有,魔自然也有,業障一樣有。業障很重時,你根本就無法信佛。冤親債主會障礙你,不讓你信。有個道友,剛學佛,進寺院看到僧人念金剛經,他就頭暈了,趕緊跑出來。我也見過許多,一開始念地藏經,就會打呵欠,想睡覺,感覺全身都很重,念不下去。業力也不可思議。

(本文摘自釋湛容臉書)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業障很重時,根本無法信佛。冤親債主會障礙,不讓你信」。


如果有一台能拍攝心念的高像素相機

如果有一台能拍攝心念的高像素相機

宗道法師:

前段時間看一個新聞,說有一張名為「294億像素上海灘全景圖」在網上廣傳,無論是遠處的建築,還是人物的細微行為,全部「一覽無餘」。通過這張高清大圖,人們可看見每一輛車的車牌號碼,甚至有人發現浦東香格里拉大酒店裡驚現一位在窗邊打電話的裸男,就連褲子掉了的老大爺也沒逃過抓拍。

記者說:高像素的鏡頭下,人人都是特寫的尷尬。

上人曾說,如果把人的心念也像照相機一樣拍下來的話,那麼,每個人都不敢將心念照拿給人看,因為人的心念中惡的念頭、齷齪的念頭太多太多了,眾生從心念到外在的身口二業,已經在虛榮心的作用下美化了太多了,凡夫純然的心念,的確無法坦然示人。

修行者有時在戒定功夫足夠的情況下可以暫時伏住粗的妄想,此時定慧顯發,外而戒行精嚴,內而慈悲智慧,便是一般人眼中的大法師、大居士、大修行人,然而即便如此,其人內心細微的妄想,如同河面下的暗流,始終沒有一刻間斷過。而在這樣的心念中,善惡清濁同樣交雜其中,倘用一個類似新聞中所說的超高清像素相機拍下來的話,不見得就沒有裸男或提褲子等令人尷尬的心念。只不過這需要「高像素相機」才能捕見的到,這樣的相機也就是行者自身更高水平的觀照力。

何以過去的五祖戒、真如喆、草堂青、海印信都曾是威震十方的高僧大德,卻死後墮落,一世不如一世,總是高僧埋藏深處的微細的習氣種子不能斷盡無餘,一旦外緣和合具足,惡業種子激發且起現行,仍要墮落,沒有任何商量。

在佛眼中——這一無窮大的高像素照相機面前,即使是是高位的菩薩,於念念中也不免有屬於菩薩水平上的大寫的尷尬,何況曠劫輪迴之博地凡夫?

眾生欲出輪迴,欲成佛道,不念佛,不靠佛力,絕沒有任何可能性。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很多人喜歡跟人們分享很棒的生活照,尤其美肌相機發明後再加上修圖軟體加工後製,每張照片都可以美美的,非常賞心悅目,即使明知是照“騙”,大家也不是那麼在意。

但是,如果有一種可以忠實地拍攝心念的超高像素相機,把每個人的心念都拍成照片,也許大家就不敢輕易示人了,即使在文明、在虛榮心的修飾下,大家已經修到極限,恐怕還是難掩惡念、齷齪ㄨㄛˋ ㄔㄨㄛ ˋ念頭之層出不窮。凡夫妄心之可怕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