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無私的典故 祁黃羊推薦仇人解狐做官

大公無私的典故 祁黃羊推薦仇人解狐做官

春秋時,晉平公有一次問祁黃羊說: 「南陽縣缺個縣長,你看,應該派誰去當比較合適呢?」 祁黃羊毫不遲疑地回答說: 「叫解狐去,最合適了。他一定能夠勝任的!」 平公驚奇地又問他: 「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麼還要推薦他呢!」 祁黃羊說: 「你只問我什麼人能夠勝任,誰最合適;你並沒有問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於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陽縣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後。替那裡的人辦了不少好事,大家 都稱頌他。

過了一些日子,平公又問祁黃羊說: 「現在朝廷里缺少一個法官。你看,誰能勝任這個職位呢?」 祁黃羊說:「祁午能夠勝任的。」 平公又奇怪起來了,問道: 「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你怎麼推薦你的兒子,不怕別人講閒話嗎?」 祁黃羊說: 「你只問我誰可以勝任,所以我推薦了他;你並沒問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兒子呀!」 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當上了法官,替人們辦了許多好事,很受人們的歡迎與 愛戴。

孔子聽到這兩件事,十分稱讚祁黃羊。孔子說: 「祁黃羊說得太好了!他推薦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標準,不因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 偏見,便不推薦他;也不因為他是自己的兒子,怕人議論,便不推薦。像黃祁羊這樣的人, 才夠得上說「大公無私」啦!

(本文摘自每日頭條)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推薦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標準,不因為他是仇人,存心偏見,便不推薦他」;

「也不因為他是自己的兒子,怕人議論,便不推薦。像黃祁羊這樣的人,才夠得上說“大公無私”」。


別以為你一生啥壞事都沒幹過

別以為你一生啥壞事都沒幹過

我記得以前曾經讀過這麼一則故事:

有位小說創作家,他終其一生,都在全心全意的投入於他的~小說創作生涯中。平時的他,沒事都很少出門。也可以說,所謂的善事壞事,他也沒什麼概念或意念。

到了百年歸老時,他卻到了地獄,必須受盡十八層地獄的懲罰!

他忿忿不平的質問閻羅王說:“我這一生人當中,只是全心全意投入我的小說創作,我並沒有做什麼壞事,為什麼我要被打入十八層地獄受苦?”

閻羅王大聲的說:“你還敢~理直氣壯~的說:你沒做過什麼壞啊!我先問你:這些年來,你在小說裡,到底~寫了些什麼!?”

原來這小說家,他的小說創作,都是寫些~很負面的~反教材~故事!!例如:

搶劫殺人、謀財害命、強姦虜奪、殺父殺母、勒索拐騙、販毒團伙。。。等等惡行!!

閻羅王又厲聲的說:“只要你~寫的每一字每一句,還留在人世間的話,你就必須在十八層地獄裡,繼續承受你應有的懲罰!如果你想離開這裡,除非你所寫的~每一字、每一句~在人世間都~消失殆盡~為止!!”

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呢?也就是說:我們所說、所寫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要非常謹慎小心,以免落入 “罪惡的深淵” 而不自知啊!

(本文摘自Ming Feng臉書)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別以為你一生啥壞事都沒幹過」。

「我們所說、所寫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要非常謹慎小心,以免落入 “罪惡深淵” 而不自知」。


缺乏福德,難以修行!

缺乏福德,難以修行!

宗薩欽哲仁波切:

缺乏福德,你會生活得非常好——那種世俗的幸福——你會很幸福,一直都很好,生命中不會出現任何突發事件擊碎你的世界觀、價值觀,把你推到佛法裡面。沒有任何事情出現把你喚醒。

缺乏福德,你不會對現有的世界有任何懷疑,會認可現有的一切,從不思索是否真的如此。接受現有的一切,尊重現有的規則。從不懷疑世界的真實性。

缺乏福德,會認為輪迴很精彩。而沉溺其中。你會每天忙著體會不同的人生,忙著毫無意義卻自以為有意義的事,你會認為苦是人生的要素。你無法想像無苦的狀態。

缺乏福德,你不會接受煩惱有可能被徹底根除的觀點。你甚至想一下沒有煩惱的人生就會抓狂。對證悟缺乏嚮往。也不會有想要了解一下佛法的念頭和機會。即使偶爾有,也是曇花一現。很快就被你紛亂的生活和念頭淹沒。

缺乏福德,無法發現自己的無知,對自己的無知一無所知,不會發現人類的局限。

缺乏福德,即使你開始閱讀一些佛法書籍,也不會向佛法投降,會挑剔地審視佛法,會試圖和無常作戰,和無我作戰,然後被打的灰頭土臉。

缺乏福德,會崇敬那些不值得崇敬的人,會讚歎那些不究竟的世俗智慧。

缺乏福德,會滿足於看書學習佛法而不是找個老師。認為憑藉自己的智慧足以理解佛法。

缺乏福德,你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有上面的想法。你會認為老師是多餘的,直到你看到這段話時,還是不以為然。

缺乏福德,你會認為你讀懂了《金剛經》。會認為那些資深佛教徒都不真的懂佛法,會認為你不需要去製造福德,因為《金剛經》里說:福德是不存在的。

缺乏福德,你不會認為自己需要老師,也不會遇到真正的老師。

缺乏福德,就不會有人搶走你的家產,讓你有機會思索無常,從而走進佛法。

缺乏福德,你會滿足於現狀,你會認為給佛教老師寫幾封電子郵件討教就能得到佛法的真諦;你不會認為自己需要一位看得見摸得著和你面對面的人類佛法老師。更缺乏花費大量時間金錢去親近老師的動力。你會認為過去的那些大師們為了求法所做的努力永遠不會發生在你身上,你會認為那些都是神話。

缺乏福德,即使偉大的上師曾經和你面對面,你也會錯過。

缺乏福德,即使你遇到真正的老師你也不會喜歡,因為他不是那種會滿足你「自我」的人。而精於滿足你「自我」的人通常都是騙子。那些對你微笑的都是想從你兜里掏錢的(譬如你去珠寶店,那些店員絕不會說你不愛聽的話,因為她們希望你買最貴的珠寶),而真正的老師只關心你的證悟不關心你的錢包。所以,他只說你該聽而非你愛聽的話,但你該聽的話你一定不愛聽。所以,缺乏福德,你不會有勇氣和這樣的老師共處。

缺乏福德,即使你有機會接觸最偉大的法師,你也只會希望從他那裡獲得一點加持,而非佛法。你會祈求他摸一下你的頭撒點水,然後就心滿意足地離開。甚至不會有請他為你開示佛法的念頭。會認為這就是佛教的全部。

缺乏福德,會以是否吃素而不是以他是否具備佛教的見地,做任何事情是否以佛法為唯一的考量,來判斷一個人是否佛教徒。

缺乏福德,會認為佛法應該是免費的。會為你應該不付出任何東西而得到珍貴的佛法。謝天謝地,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荒唐的想法,如果每個人都認為佛法應該是免費的,那麼最後將沒有任何人能免費得到佛法。

缺乏福德,會以為頭銜和學養修證是掛鈎的,如果某人有仁波切或法師頭銜,就會想當然地認為他一定很有修證。你會尊敬那些有頭銜的人而忽視那些沒有頭銜的人,事實上,頭銜並不證明任何問題,它既不能證明一個人的修證,也不能證明他有菩提心。

缺乏福德,不會有人告訴你,修行人的衣服是否破舊與修證不存在任何必然聯繫。也不會被告知,是否觸摸金錢也跟修證毫無關係。不會知道,一位菩薩可以很有錢;一個破衣爛衫生活清苦的修行者,並不必然是個具足出離心沒有貪慾的人,很可能他只是為了迎合大眾的審美。因為大眾對佛教的錯誤理解,讓很多人認為這樣的人才能被稱為修行者。同樣,如果一個人擁有十輛賓士,每天出沒於聲色場所,也不表示他一定不是個大修行者。曾經在釋迦牟尼佛為大眾說法之時,有個身著華服的人走了進來,他徑直走到釋迦牟尼佛身邊,然後直接坐在佛旁邊的墊子上,其他人都很不平。但是釋迦牟尼佛告訴大家:那是文殊菩薩。

缺乏福德,只會以表象來做判斷。

缺乏福德,如果你的佛法老師來到你所在的城市而你又沒見到,你會把它歸咎於某人的自私——他因自私而未通知你——而非自己福德淺薄。

缺乏福德,會認為有些不該發生的事情發生了,如果你是佛教徒,你應該了解沒有事情會脫離因緣果。一切事情都是有條不紊地按照因緣果運行。當條件具足,就會有結果。如果你說:「怎麼會發生這種事?」那表示你認為有某些事不符合因緣果,有某些違背因緣果的事情發生了。這相當於你認為在咖啡里倒了一包糖,卻得到一杯咸咖啡。

缺乏福德,會相信自己而非老師。會以懷疑的心態檢視老師的話。當老師說你應該這麼做的時候,你會按自己的喜好刪改他的話,只留下那些對「自我」沒有威脅的部分。

缺乏福德,只會關心師父是否具德,而從不關心自己是否是具德弟子。會要求老師如何杰出,但卻不想努力做。你只想得到想要的東西,卻不想付出所付出的。

缺乏福德,會很沒時間,因為你的時間都用來做那些你認為比佛法更重要的事了。你會忙完所有重要的事之後,把最後的一點時間留給不重要的佛法。如果沒時間,那就不留了。你會認為和家人吃飯比和上師的碰面更重要。

缺乏福德,你會認為修法比為老師的弘法服務更重要。事實上,捨棄自己的修行的人才能最快證悟。對於一個修行人來說,他捨棄的是自己最重要的。

缺乏福德,你會以錯誤的動機修行佛法,並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毫無意識。你會誤以為自己擁有出離心,甚至菩提心。如果福德匱乏,你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知道自己其實根本不想出離,非常熱愛輪迴。

缺乏福德,不會認識到自己的自私,會認為自己的動機確如你所描述的那樣美麗。

缺乏福德,你不會有膽量面對真實的自己,你不會有膽量看那個沒有任何修飾的你,會和「自我」沆瀣一氣,你對他的轉化你修行的行動完全不知情或假裝不知情。能夠知道「自我」在轉化自己的修行也是需要巨大的福德的。大部分佛教徒對此完全不知情。

缺乏福德,老師只是稍微觸碰你的「自我」,就會跑掉。希望找個從不觸碰你「自我」的老師,你希望你的老師只滿足你的「自我」。

缺乏福德,你不會有機會了解真正的佛法。不會對真正的佛法有興趣,只會對那些不痛不癢的看起來像是佛法的東西感興趣。佛法是切膚之痛,而非隔靴搔癢。

缺乏福德,你會認為只要知道佛法就足夠了,無需修持。認為知道佛法就足夠了,就如同認為去餐館只是看看菜單就可以填飽肚子一樣。缺乏福德,你會把生病、違緣視為魔障,把一切都很順利的視為加持。而事實恰好相反。你會向佛陀祈求「一切都很順利」一百次而祈求「取得證悟」只有一次。甚至可能一次都沒有。

缺乏福德,你不會把身邊頻繁發生的死亡視為對自己的提醒。當看到新聞上說某處死了很多人的時候,你只會說:「這些人太倒霉了。」你不會認為這是你的老師在提醒你。亦不會認為自己會死,你會認為自己還會活很久,尤其是你還是個修行人,你還剛修了長壽佛的法。

缺乏福德,你會以為你還擁有大量的時間,因此可以把修行放到以後再說。放到未來的某一天——你準備好的那一天——但那一天永遠不會到來。你會幻想在未來的某一天,一切條件都已經具足,你開始修行。會經常這麼告訴自己:「等我完成了某件事我就去修行。」你會認為有很多事情等著你去做,你要把那些事情都做好了再去修行。如果你這麼想,那表示你已經沒有可能去修行了。你會在忙碌中死去,進入下一個輪迴。

缺乏福德,你會認為禪宗是很簡單的修法,你甚至會認為那是最簡單的修法。你認為「生活就是修行,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最好的修行」。缺乏福德會導致你遇到很多與你持類似觀點的人,因為你們有相似的業。那你只會是個近乎佛教徒。

缺乏福德,你甚至沒機會積聚福德,宗薩仁波切說過:「福德仰賴於福德。」由於福德匱乏,你根本不會認真對待那些能夠讓你積聚福德的方法。你沒有足夠的福德推動你去做這些能夠積聚福德的事。

缺乏福德,你會樂於搜集佛法,你會為自己又學習了某個菩薩的論或接受了某個殊勝難得的灌頂而沾沾自喜,你會收集很多法教卻從不實修,你會把佛法當做知識,當做擺在客廳的戰利品,你告訴別人的佛法也完全來自書本而非自身的體驗,你會陶醉於收集更多的法教和灌頂。你的「自我」也非常鼓勵你這麼做。因為這樣對它沒有威脅,知識性的佛法對「自我」毫無威脅,它可以在你喪失覺知的時候,把這些全部轉化為它所用。

缺乏福德,你會在了解顯宗之前接觸密法,並且在接觸密法之後還不懂顯宗,比這更糟的是,你絲毫也不認為有了解的必要。

缺乏福德,會缺乏虔誠心,缺乏信心,即使釋迦牟尼佛來到你面前,你也生不起絲毫的信心。

缺乏福德,會缺乏悲心,甚至不能真正聽懂老師的一句簡單的話,對老師的悲心不會有任仿觸動。

缺乏福德,不會對無常有感,甚至不會被感動,不會悲傷,更無法安靜,無法喜悅。

缺乏福德,無法看懂也無法認同上述內容,也無法耐心看完全部內容。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缺乏福德,肯定看不懂這篇文章在說些甚麼,甚至於根本沒機會接觸到這類文章!


天天讀四十八願,找回自己本來面目

天天讀四十八願,找回自己本來面目

淨空老法師:

釋迦牟尼佛有沒有神通?神通可大了,但是他不以神通做佛事,他用講經教學,幫助一切眾生看破、放下,真的放下就得神通,能力就恢復。

放下愈多,恢復的能量就愈大,全是本能。智慧是自性本有的,能力也是自性本有的,甚至相好,統統是自性本來具足。

大乘佛法沒有別的,就是教我們開發自性。現在科學也提倡,人有潛在能力,要把潛力開發出來,那個能力了不起。

這在佛法很平常,明心見性就是開發性德。我們的智慧、神通、道力、相好,跟一切諸佛如來沒有兩樣。

放下,頭一個是我執,不再執著我。今天修淨土,念念不能離開阿彌陀佛,念念不能離開《無量壽經》,至少不能離開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天天要讀,養成一個習慣。

四十八願是誰?是自己。大乘佛法講,把自己找回來,四十八願所說就是自己本來面目。

我們業障太重,煩惱習氣太深,斷不了,那就拐個彎求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能力就恢復了。

這是淨宗法門,我們今天進步非常緩慢,什麼原因?世間拉雜事情沒放下,所以功夫不得力。念佛也好,讀經也好,夾雜妄念太多,就是不誠不敬。

誠,不懷疑,不夾雜,敬,表示在事相上就是不間斷。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是事,這是敬。

本文節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230集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四十八願是自己。大乘佛法講,把自己找回來,四十八願所說就是自己本來面目」。


發大誓願第六

發大誓願第六

(一、國無惡道願。二、不墮惡趣願。)

法藏白言:唯願世尊,大慈聽察。 我若證得無上菩提,成正覺已,所居佛剎,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無有地獄、餓鬼、禽獸、蜎飛蠕動之類。所有一切眾生,以及焰摩羅界,三惡道中,來生我剎,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復更墮惡趣。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不取無上正覺。

(三、身悉金色願。四、三十二相願。五、身無差別願。)

我作佛時,十方世界,所有眾生,令生我剎,皆具紫磨真金色身;三十二種大丈夫相;端正淨潔,悉同一類。若形貌差別,有好醜者,不取正覺。

(六、宿命通願、七、天眼通願。八、天耳通願。)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自知無量劫時宿命,所作善惡。皆能洞視徹聽,知十方去來現在之事。不得是願,不取正覺。

(九、他心通願。)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皆得他心智通。若不悉知億那由他百千佛剎,眾生心念者,不取正覺。

(十、神足通願。十一、徧供諸佛願。)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皆得神通自在,波羅蜜多。於一念頃,不能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剎,周徧巡歷,供養諸佛者,不取正覺。

(十二、定成正覺願。)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遠離分別,諸根寂靜。若不決定成等正覺,證大涅槃者,不取正覺。

(十三、光明無量願。十四、觸光安樂願。)

我作佛時,光明無量,普照十方,絕勝諸佛,勝於日月之明,千萬億倍。若有眾生,見我光明,照觸其身,莫不安樂,慈心作善,來生我國。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十五、壽命無量願。十六、聲聞無數願。)

我作佛時,壽命無量,國中聲聞天人無數,壽命亦皆無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成緣覺,於百千劫,悉共計校,若能知其量數者,不取正覺。

(十七、諸佛稱嘆願。)

我作佛時,十方世界無量剎中,無數諸佛,若不共稱嘆我名,說我功德國土之善者,不取正覺。

(十八、十念必生願。)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十九、聞名發心願。二十、臨終接引願。)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奉行六波羅蜜,堅固不退。復以善根迴向,願生我國。一心念我,晝夜不斷。臨壽終時,我與諸菩薩眾迎現其前。經須臾間,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薩。不得是願,不取正覺。

(二十一、悔過得生願。)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發菩提心,堅固不退。植眾德本,至心迴向,欲生極樂,無不遂者。若有宿惡,聞我名字,即自悔過,為道作善,便持經戒,願生我剎,命終不復更三惡道,即生我國。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二十二、國無女人願。二十三、厭女轉男願。二十四、蓮華化生願。)

我作佛時,國無婦女。若有女人,聞我名字,得清淨信,發菩提心,厭患女身,願生我國。命終即化男子,來我剎土。十方世界諸眾生類,生我國者,皆於七寶池蓮華中化生。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二十五、天人禮敬願。二十六、聞名得福願。二十七、修殊勝行願。)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禮拜歸命。以清淨心,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聞我名,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諸根無缺。常修殊勝梵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二十八、國無不善願。二十九、住正定聚願。三十、樂如漏盡願。三十一、不貪計身願。)

我作佛時,國中無不善名。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皆同一心,住於定聚。永離熱惱,心得清涼。所受快樂,猶如漏盡比丘。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三十二、那羅延身願。三十三、光明慧辯願。三十四、善談法要願。)

我作佛時,生我國者,善根無量,皆得金剛那羅延身,堅固之力。身頂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獲得無邊辯才。善談諸法秘要。說經行道,語如鐘聲。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三十五、一生補處願。三十六、教化隨意願。)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為眾生故,被弘誓鎧,教化一切有情,皆發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賢道。雖生他方世界,永離惡趣。或樂說法、或樂聽法,或現神足,隨意修習,無不圓滿。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三十七、衣食自至願。三十八、應念受供願。)

我作佛時,生我國者,所須飲食、衣服、種種供具,隨意即至,無不滿願。十方諸佛,應念受其供養。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三十九、莊嚴無盡願。)

我作佛時,國中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其諸眾生,雖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數,及總宣說者,不取正覺。

(四十、無量色樹願。四十一、樹現佛剎願。)

我作佛時,國中無量色樹,高或百千由旬。道場樹高,四百萬里。諸菩薩中,雖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欲見諸佛淨國莊嚴,悉於寶樹間見。猶如明鏡,覩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四十二、徹照十方願。)

我作佛時,所居佛剎,廣博嚴淨,光瑩如鏡,徹照十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覩者,生希有心。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四十三、寶香普熏願。)

我作佛時,下從地際,上至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寶香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眾生聞者,皆修佛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四十四、普等三昧願。四十五、定中供佛願。)

我作佛時,十方佛剎諸菩薩眾,聞我名已,皆悉逮得清淨、解脫、普等三昧,諸深總持。住三摩地,至於成佛。定中常供無量無邊一切諸佛,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四十六、獲陀羅尼願。四十七、聞名得忍願。四十八、現證不退願。)

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者,證離生法,獲陀羅尼。清淨歡喜,得平等住。修菩薩行,具足德本。應時不獲一二三忍。於諸佛法,不能現證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四十八願是我們的本來面目,可惜蒙塵已久;

好好念佛,就可以把它找回來。不要懷疑。直下承擔。


一個人的福德力量遠遠大於聰明的大腦

一個人的福德力量遠遠大於聰明的大腦

學佛後,不要去講碰運氣,或者去算命。想算一算什麼時候更好。這個心,都是偷心。尤其是在生活中,小錢靠努力,大錢靠福報。福報承載著一切,包括你能遇到什麼樣的人,事情。這都是福德因緣感召。福德因緣所產生的力量,要遠遠大過人的思維選擇。

佛陀滅度後,印度出了一位阿育王。他統一了五印度,也造了許多殺業。那後來他就皈依了佛門,成為佛教的護法。阿育王可以說把佛教傳播到了全世界。阿育王想要供養佛陀的捨利。但人間已經沒有了佛捨利。阿育王就去問他的國師,是個阿羅漢。阿羅漢有神通,告訴他說,佛陀捨利只有在龍宮和天宮有,你想要供養,就去龍宮請。阿育王就帶了三萬兵,到了海邊去吶喊,叫龍王把捨利子拿出來。喊了很久,龍王也沒有出現。這時阿羅漢就跟阿育王說,你雖然是人間的王,但龍王是護法部的王。他的福報比你大,所以你叫他,他不出來。阿育王就問說,那我要怎麼做。阿羅漢就告訴他,你去修福報,你去齋僧,行善,這時福報就超過了龍王了。果然齋僧三個月後,阿羅漢就告訴他,這時你去海邊,你帶著一個侍衛去就好,只要彈指,龍王會來見你。阿育王就去了,到了海邊,三彈指,龍王出現了,是個年輕人形象,見到阿育王就鞠躬。然後問阿育王有什麼事,阿育王說要供養捨利。龍王就把捨利分給了阿育王,阿育王建了八萬四千塔。阿育王問阿羅漢,三萬兵去,龍王不出來,我為什麼三彈指,龍王就出現了。阿羅漢說,不是三彈指,而是你的福德所感召的力量。福德的力量,勝過外在的自然力。

有的人做什麼都賺錢,那其實是福德力量,不是他有生意頭腦。有生意頭腦,很聰明的人,福德不夠,一樣做不成。修道,福德很重要。要遇到善知識,也要有福報。能修行佛法,安心辦道,也要有福報。能有人護持,也要有福報。哪怕你不修,做世俗生意,也要有福報。不要說,他運氣好,突然發財了。哪有運氣好的問題啊。都是福報現前而已。

現在人講賺錢,這個不對。應該要說努力培養福報。我們平時要多念經、抄經、念咒、念佛、供僧、拜忏、印經、放生、施食、建寺修廟、侍奉父母、禅修、道場做義工,這些實修都能提升福報。多誦佛菩薩佛號和大悲咒和楞嚴咒,多誦大乘經典《心經》《金剛經》《阿彌陀經》《地藏經》《普門品》《藥師經》《法華經》《無量壽經》《楞嚴經》《僧伽吒經》《華嚴經》等,增加福報。人有福報,做什麼都能賺錢。有時候為了錢,可能損更多福報。那福報也分為兩種,一種是世間福報,一種是出世間福報。世間福報包括做世間事業,慈善事業,資產很多,權利很大。這個是世間福。那出世間福,就包括能遇到善知識,遇到佛法,能夠懂得去修行辦道,然後去尋找解脫,這個是出世間福報。有些人很有錢,但不信三寶,和佛法沒有緣分,這個就是出世間福報不足。有的人靈性高,很快就去修行,但常沒有人供養,想要修行卻為生計奔波。這個就世間福報不足。兩樣福報都要培養,有錢的應該多結三寶緣,多齋僧布施。目犍連的母親墮落地獄,還是靠僧團的力量來救出來。目犍連是神通第一,但他自己都沒有辦法救母親,還要依賴僧團。可見齋僧功德之大。

(網路分享文章,作者不詳)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有的人做什麼都賺錢,其實是福德力量,不是他有生意頭腦」;

「有生意頭腦,很聰明的人,福德不夠,一樣做不成」。

「修道,福德很重要。要遇到善知識,也要有福報。能修行佛法,安心辦道,也要有福報」;

「能有人護持,也要有福報。哪怕你不修,做世俗生意,也要有福報」;

「不要說,他運氣好,突然發財了。哪有運氣好的問題,都是福報現前而已」。


我們的福報都是這樣消亡的 

我們的福報都是這樣消亡的

中國太原曾經有一個13歲的女孩腰上掛個“泵”,一問才知道,小小年紀得上了嚴重的糖尿病,全靠這個“泵”自動給打“胰島素”維持生命。

在中國山西有個習俗,12歲要給孩子辦 “圓鎖”,作為從少年到青年的過度儀式,辦得和結婚一樣熱鬧,這個女孩12歲的時候家里辦圓鎖,請客擺了40桌。這40桌大家想想,豬牛羊魚蝦得吃多少! ?

事後不久,她有一天在學校,突然間摔倒了,到醫院一檢查,原來是嚴重的“糖尿病”,然後就帶上了這個“泵”,這是典型的業障病啊!

可是大家說,為什麼那些被殺吃的眾生,不去找她的父母,都來找她呢?有句話叫“冤有頭債有主”啊,如果不是為了給她辦 “圓鎖”,這些眾生怎麼會被殺吃呢?

原來是愛孩子,沒想到卻是給他們造了大惡業,吃出了無數的冤親債主啊!

還有人喜歡給老人家做大壽,大辦酒席,以為自己很孝順,殊不知很可能老人本來還可以活多十年,給人這麼一辦,只能活多五年!況且做壽時一般都要殺生,這些命債除了殺生的人和指使的人之外,自然也要他本人來承擔。老人大辦完壽宴後,立即得大病甚至去世的例子,如果我們仔細想想,一定會找到不少吧。

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一個理想的學業,一個滿意的事業,一個如意的眷屬,一個聰明活潑的孩子,這都是福報。而現代人福報折損得實在太厲害了,很多人年紀輕輕就得了重病,還有很多人剛結婚就吵架鬧離婚,更有人一夜之間妻離子散,無依無靠。這一切都是我們自己不懂因果肆意造作惡業而來的呀!

世人總是用愛的名義,做著傷害親人的事。很多人一旦身體不適,就使勁殺生造業。

曾經有一位上海老太太,本來檢查出來是肺炎的,不是什麼大問題,為了滋補,她親自買各種物命來殺吃說是 “進補”,就這麼吃了三個月,把肺炎吃成了“肺癌”,不懂因果實在太可怕了!

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明了善惡果報,早日吃素戒殺,多多培植我們的善根福德,願天下眾生都得安樂幸福。

(本文摘自Ming Feng臉書)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有個健康的身體,理想的學業,滿意的事業,如意的眷屬,聰明活潑的孩子,這都是福報」;

「而現代人福報折損得太厲害,很多人年紀輕輕就得重病,還有很多人剛結婚就吵架鬧離婚」;

「更有人一夜之間妻離子散,無依無靠。這一切都是我們不懂因果,肆意造作惡業而來的」。

「千萬不要再以愛之名,做傷害親人的事」!


彌陀不早不晚 你我不知不覺

彌陀不早不晚 你我不知不覺

淨宗法師:

有一首古詩寫得也很好,我也經常憶念這首詩,覺得它和佛的慈悲很相應。這首詩是杜甫寫的:

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彌陀呼喚我們就是這樣的。「好雨」就是甘露妙雨,是可以滋潤一切眾生菩提覺苗的雨。它是知道時節的,眾生的時節因緣成熟了,根機成熟了,不早不晚,「當春乃發生」,在這個時節,雨就下了。彌陀呼喚我們,他會觀察十方眾生的根機,是不早不晚的。

他會「隨風潛入夜」。「風」就是預先調熟眾生的過程。這個風很柔和,不是暴風。

風沒有形象,很細膩,很細微,用風來比喻阿彌陀佛的大悲,阿彌陀佛法雨的救度可以用「隨風潛入夜」來比喻。「潛」就是在我們不知不覺中;「夜」指我們在無明中,是昏暗的,不瞭解、不知道佛的慈悲。

我們在三界中,也像在睡覺。在晚上睡覺的時候,如果佛對著我們的耳朵喊一聲,那不就像打雷一樣讓我們受驚嚇了?佛不可能這樣,而是在我們安眠的時候,不打擾我們休息,細細地滋潤。「潤」是滋潤。「物」在詩中指草木,這裡比喻為一切眾生。「細」是細膩。佛滋潤眾生的心田,非常細膩,生怕打擾了我們,是沒有聲音的;但是萬物都在生長。

所以阿彌陀佛救度我們,如同天地造化一樣,是非常善巧的。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彌陀不早不晚,你我不知不覺」。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螞蟻三昧

螞蟻三昧

燒香的時候,突然看見一隊螞蟻,從莊嚴的佛像爬過,它們整齊地從佛的足尖往上爬高,從佛的胸前走過,然後,走過佛的臉頰,翻越佛的寶髻,順著佛背,最後,躡足由金色的蓮花台上下來。

看這些無聲的螞蟻爬過佛像,我簡直呆住了,仿佛聽見幾百個出力吆喝的聲音,循聲望去,原來,它們是搬著孩子散落在地上的餅屑要回家去。

我升起的第一個念頭,是想把它們吹落,因為佛像是何等的莊嚴,豈容這些小螞蟻踐踏?

但我的第二個念頭,使我停住了,這些螞蟻都是佛陀口中的眾生。佛告訴我們:“佛與眾生,無二無別。”我怎麼能把這些與佛無二的眾生吹落呢?

第三個念頭,我想到了,這些螞蟻是多麼偉大,在它們的眼中,佛像與屋前的草地,甚至是平等而沒有分別的,它們沒有恭敬,也沒有不恭敬,反而我對佛像的恭敬,成為一種執著。

其實,依佛所說,我對爬著的螞蟻或屋前的草地,都應該同樣恭敬,《法華經》不是說:“有情無情,同圓種智”嗎?

於是,我便很有興味地看著螞蟻爬過佛像,走回它們的家。

這時,我又發現它們爬過佛像,並沒有特別的理由,反而是走了艱苦的路。為什麼螞蟻要走這條路呢?

我想不通,後來知道了,原來,平坦與艱苦的路,對螞蟻也沒有區別,只有兩度空間的螞蟻,平地與高山,對它都是平等。

坐下來的時候,我想起了自己也只是一只螞蟻。從前,我總認為一般人在這個世界是走了平坦的路,我們學習佛道的人,則是選擇了艱苦之道。今後,應該向螞蟻看齊,要做到平坦與艱苦都能平等才好。

看螞蟻時,不知道為什麼就浮起“螞蟻三昧”四字。

三昧,一般都被說是“定”或“正受”,心定於一處不動曰定,正受所觀之法曰“正受”。但更好的說法是“等持”“等念”。平等保持心,故曰等持。諸佛菩薩入有情界平等護念,故曰等念。

多麼尊貴的螞蟻,它們受到佛菩薩的平等護念,而且對佛像與草地有平等的心。這使我悟到了:真正的三昧,不是遠離散動,而是“定亂等持”。

在平靜之境,善心一處住不動固然好;在亂緣之中,能真心體寂,自性不動,不是更高妙嗎?

三昧,講的是自性的平等,與法界的平等。

佛經裡說:“眾生蒙佛之加持力,突破六塵之游泥,出現自身之覺理,如賴春雷之響而蟄蟲出地,知與佛等無差別者,是平等之義也。”

知道山河大地無不是佛的法身,這是平等。

傳說,從前五祖弘忍去見四祖道信時還是個孩子,在大殿裡解開褲檔就尿來,門人跑來驅趕:“去!去!去!哪裡的野孩子,竟敢在佛殿小便?”

年幼的五祖說:“你告訴我,何處沒有佛,我就去那裡尿尿!”

四祖聽了,驚為大根利器,收為徒弟,果然傳了衣缽。這是等持!不過,這是祖師行徑,我們凡夫可不要真到佛殿亂來!

看過螞蟻爬過佛像,令我開啟不少智慧。

當天夜裡,搭計程車,司機說:“開計程車也有火候,空車與搭客時,能同等看待。空車時,不著急、不憂心;載客時,不心浮、不氣躁。能這樣子,才算是會開計程車了。”

呀!原來到處都有“三昧”!

(本文摘自學佛網)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三昧,講的是自性平等,與法界平等」。

「山河大地無不是佛的法身,這是平等」。


有時候只要你肯退一步 就能幫到你身邊的人

https://www.google.com/search?sxsrf=ACYBGNSFDPS-xYefmMKNhVgxnMMhR4dU4Q:1571308594915&q=chisme+para+cuando+llega+a+la+persona+inteligente&tbm=isch&tbs=simg:CAQSkwEJWpOc43vk9LoahwELEKjU2AQaAAwLELCMpwgaYgpgCAMSKNEJ9wnyCfYJpAHxCd0H1Qn2CPQJ4ifpJ6A_1_1yfgJ7U2sjaNPrc2nD4aMAOHia_1aibq9VQS5_1ar8wXSVCbtNelS3P_19NwFMjDSh_1Zq9it0sNPsHPmuxJ3ispSCAEDAsQjq7-CBoKCggIARIELxJksAw&sa=X&ved=0ahUKEwi1k4fVjKPlAhXdxYsBHcZVD5YQ2A4ILigB&biw=1024&bih=704&dpr=1.25

chisme para cuando llega a la persona inteligen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