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沒有一定的相貌

佛沒有一定的相貌

淨空老法師:

1 我們曉得佛出現在世間,他的名號都不相同,但是也有同名同號的。諸位要曉得,諸佛菩薩沒有名號,佛的名號是因教化眾生而建立的。

2 佛的名號是教學的目標,這個目標也因時因地而不相同——他是應機說法,而且無有定法可說,所以佛也就沒有一定的名號,不但沒有一定的名號,佛也沒有一定的相貌。

3 我們這個世間人常講「相隨心轉」,佛心清淨,他的相貌當然是世間最好、最圓滿的。

4 佛的相貌最圓滿,一絲毫缺陷都沒有,但是為了教化眾生,就要隨類現身——示現的相就不是他本來那樣究竟圓滿。

5 佛示現的,像《普門品》裡面所說,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應以佛身得度,他就現佛身;應以菩薩身得度,他就現菩薩身。

6 就像《楞嚴經》所講,「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佛菩薩在印度示現一定是印度人的相貌,在中國示現一定是中國人的相貌,我們見到之後,才有親切之感。

7 我們造的佛像,日本人的佛像一看就是日本人,西藏人的佛像一看就是西藏人,泰國的佛像下巴尖尖的,一看就是泰國人。所以要知道,佛沒有一定的相,你喜歡什麼相,他就現什麼相。

8 名不是一定的,相也不是一定的,都是隨眾生心,確實做到隨緣!「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是十大願王所說的,諸佛菩薩真的圓圓滿滿地做到了。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相隨心轉」,佛心清淨,相貌當然最好、最圓滿。

「佛相貌最圓滿,絲毫缺陷都沒,為教化眾生,就要隨類現身,示現的相就不是本來那樣究竟圓滿」。

「名不是一定,相也不是一定,都是隨眾生心,確實做到隨緣」;

「恆順眾生,隨喜功德」。


如來者,諸法如義

如來者,諸法如義

淨空老法師:

1 現前的社會,學佛的人很多,你要問他什麼叫做「佛」,他說不出來。還有很多人誤會了,他誤會什麼?他認為「如來」是一個佛的名字。

2 常常有人問我:「法師,到底是釋迦牟尼佛大?還是如來佛大?」這大概是看《西遊記》看多了,孫悟空跳不出如來佛的掌心,他認為「如來」是一個佛的名字。他搞錯了,他不曉得每一尊佛都有如來的稱號。

3 簡單地說,「如來」就是今佛如古佛之再來。佛佛道同,佛的智慧德能相好完全一樣,現在出世的佛跟過去古佛是完全平等、完全一樣的。

4 「如來」在《金剛經》裡有一個意思,我覺得非常之好,「如來者,諸法如義」,這個意思好,那就是萬法皆如。

5 「如」是什麼?如是真如本性,能變;一切諸法是所變,能所不二,這個意思好!

6 萬法平等,萬法一如,這個叫「如來」。佛證得了萬法平等,證得了這個境界,所以稱「如來」。

7 佛在《華嚴》、《圓覺》上給我們說出,「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本來成佛是從哪裡講的?從你真如本性上講的。所謂真如本性,就是我們的自性。由此可見,「如來」是一切眾生自性的德號。

8 我們自性之中,本來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可惜我們沒有辦法證得。為什麼不能證得?世尊在《華嚴經》上講得很好,「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個事實真相,眾生迷惑,不知道!釋迦牟尼佛很慈悲,把事實真相告訴我們。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如來」是一切眾生自性的德號;如其本來。

「自性之中,本來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可惜我們沒辦法證得」;

「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眾生迷惑,不知道,釋迦牟尼佛很慈悲,把事實真相告訴我們。


這個稱謂關係,不能搞錯!

這個稱謂關係,不能搞錯!

淨空老法師:

1 稱謂在中國古時候非常講究,因為它是禮節裡面基礎的一環,不能稱錯。我們對任何人,謙虛都是稱名,這是古禮,現在人很多不知道。

2 譬如我們看到很多,在我面前的,或者是寫文字給我的,自稱為末學、自稱為後學,這個都不可以的,應該什麼?稱名。我對長一輩的,自稱「淨空」;對父母,也是自稱稱名——稱名是最恭敬、最謙虛的。

3 末學,在平輩當中可以稱,但是還是稱名的好,這是最恭敬的一個稱呼。對大眾一般的尊稱,稱善知識。

4 佛經上的「善男子善女人」,我們中國一般稱大德、稱仁者,這都很好,這都是佛經上的稱呼。大德、仁者都是對於法師、阿羅漢的尊稱,這是普通的禮節,這個稱謂關係,千萬不能搞錯!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對任何人,謙虛都是稱名。稱名最恭敬、最謙虛」;

「對大眾一般尊稱“善知識”」;

「大德、仁者是對於法師、阿羅漢的尊稱」。


菩薩現將軍身,修無畏佈施

菩薩現將軍身,修無畏佈施

淨空老法師:

1 有一位居士學佛非常虔誠,但是自己是一位軍人,每天從事的工作是研究作戰方案、製造武器,為此很困擾,他來請開示。

2 從事於這個行業有沒有過失?沒有。為什麼?這個行業、這個工作是保衛國家、保衛人民生命財產,這在佈施裡面講,是屬於無畏佈施,所以這個沒有過失。

3 軍隊是保衛國家的!在世間法裡面,國家儘管小,也要有軍備;你沒有軍備,別人侵犯你,你怎麼辦?

4 佛門裡面,護法神都是現將軍相,他們都是軍人,手上都拿著武器。在佛法來講,保護這個國家、保護這個族群,這是屬於無畏佈施。

5 從軍,在前方抵抗敵人,這叫無畏佈施。我在前方保護後方,使後方人民能夠安居樂業,所以這是屬於無畏佈施,這是要知道的。

6 軍人的工作就是要保衛國家,就算犧牲自己也在所不惜!軍人學了佛,如果敵人侵犯,你這時候想,「我受了不殺生戒,我殺了他我就犯了戒」,你不肯殺生;敵人攻破我們,我們這個城市、國家多少人民家破人亡,你沒有盡到保護的責任,你這個罪就嚴重了!

7 我們決不能無緣無故發動戰爭侵略別人,別的國家發動戰爭侵略我們,我們應當要奮起抵抗,這個就對了。保衛的戰爭,抵抗侵略的戰爭,諸佛菩薩也都同意,也不會反對,這時候殺生,這有開緣,這是開戒,這不叫破戒。

8 佛法通情達理,不是不講道理的,軍人這個行業保衛國家、國土,這些工作都是應當要做的,所以這個沒有罪過——這是菩薩現將軍身,修無畏佈施。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護法神都現將軍相,手上都拿著武器。保護國家、保護族群,屬於無畏佈施」;

「從軍,在前方保護後方,使後方人民安居樂業,屬於無畏佈施」。

「我受不殺生戒,殺了他,我就犯戒」,你不肯殺生;

「敵人攻破我們,這個城市、國家多少人民家破人亡,你沒盡到保護責任,罪就嚴重」!

「佛法通情達理,不是不講道理,這個要明白」。


你真正念佛,阿彌陀佛照顧你

你真正念佛,阿彌陀佛照顧你

淨空老法師:

1 佛門裡常說,「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佛菩薩度眾生,一個人都不捨棄!我們今天要求佛菩薩來度我們,佛菩薩來不來?不來。為什麼不來?佛菩薩看得很清楚,假的,口是心非。

2 你說,「我想往生了」,你這是假話。佛菩薩真的來接你往生了,「不行!我不能死」,你又不肯去了,可見得不是真的。

3 你要發的是真實心,佛菩薩就來了。所以我們起心動念人家知道,甚至於我們自己都不曉得,我們自己以為我們意很誠、心很真,佛菩薩知道你是假的,所以他不來。

4 我們希望與佛菩薩感應道交,我們今天想感,佛菩薩不應,什麼原因?我們念佛的心不真、不誠,所以不起感應。我們要用真誠心去求感,立刻就感應道交。

5 佛門裡常說「佛氏門中,不捨一人」,只要有一個人真正念佛,真的想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佛是不會捨棄他的。佛如果捨棄他,佛就對不起眾生,佛一個都不會放棄的!

6 所謂「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一個人發真實的道意,佛菩薩要不要去教他?要去。一個人,他有度一個人的方法;多數人,有度多數人的方法——這方法不相同。

7 佛菩薩說法的目的,是教眾生開悟、是教眾生成就。佛菩薩說法教學,絕對不是講求聽眾要多的。多了,說法就很歡喜;人數少,說法精神也沒有了,那是錯誤的,那是心不清淨、心不平等。

8 佛度眾生的本願,是巴不得你立刻成佛。如果你果真能放下身心世界,唸唸想求生西方世界,對於娑婆世界沒有一絲毫的留戀,你這一生決定往生成佛。為什麼你一生能成佛?因為你真正念佛,阿彌陀佛時時刻刻在照顧你,所謂「佛氏門中,不捨一人」。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我想往生」,這是假話。佛菩薩真來接你,「不行!我不能死」,你不肯去,可見不是真的。

「發真實心,佛菩薩就來。我們自以為意很誠、心很真,佛菩薩知道你是假的,所以祂不來」。


出家人騙佛菩薩,道士騙神仙

出家人騙佛菩薩,道士騙神仙

淨空老法師:

1 古人常講,「地獄門前僧道多」,這話不是罵人,這話是事實。

2 「地獄門前僧道多」,僧是出家人,道是道士,為什麼會墮地獄?本分的事情沒有盡到,裡面貪嗔癡沒斷,外面受誘惑,道業荒廢掉了,所作所為都是罪業,這就墮地獄了。

3 所以修行不是在早晚二課,是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之處。早課它的用意是提醒我們,我這一天起心動念、處事待人接物,要守住佛菩薩的教誨,這叫早課。

4 晚課是反省、是懺悔,想想我這一天從早到晚,佛菩薩的教訓,我是不是真的做到?做到的,明天更努力;沒有做到的,明天一定要做。善行要保持,惡行要知道改過,這叫做修行,一定要懂!

5 修道人要把心放在道上,才會有所成就;如果本分的事情沒有盡到,貪嗔癡沒斷,道業荒廢掉,這就難免要墮地獄。

6 所以一個修道人,必須要把名利看輕、看淡,知道這個東西是煩惱、是繫縛,如果不能把它放下、不能擺脫掉,不能把自己本分事情做好,必然還是要搞生死輪迴!

7 修道人沒把自己本分事情做好,讓社會大眾產生嚴重的誤會,這個罪業很重!我們學佛人一定要知道,世間造的罪業,在佛門裡面造同樣罪業,淺深不一樣——世間造的罪淺,在佛門造的罪重,不相同。修道之人不可以不知道,不能不警覺!

8 古大德講「地獄門前僧道多」,出家人騙佛菩薩,道士騙神仙,造這樣重的罪業就墮地獄!這是我們要警惕的。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修道人,必須把名利看輕、看淡,知道這個東西是煩惱、是繫縛」;

「不把它放下、不擺脫掉,不做好份內事,必然搞生死輪迴」!

「世間造的罪業,在佛門裡造同樣罪業,淺深不一樣。明知故犯,世間造的罪淺,佛門造的罪重」。

「地獄門前僧道多」,出家人騙佛菩薩,道士騙神仙,造這樣重的罪業就墮地獄!


這才叫念佛

這才叫念佛

淨空老法師:

1 有不少同學常常來問:「我們念佛要不間斷,可是我們做事情的時候,佛號就間斷了,那這樣不就不能成功了嗎?」

2 我們念佛,首先要明瞭,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的意思是無量覺,覺而不迷,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眼見色,耳聞聲,乃至於心裡頭起心動念, 統統都是覺而不迷。

3 譬如我們眼見色,起了一念貪心,貪心是迷,一句阿彌陀佛,貪心就沒有了,覺了,覺就不迷了。

4 念佛是什麼?就是念念要喚醒自己覺而不迷。無論在什麼境界上,覺而不迷,這叫念佛。

5 如果一天到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什麼事情都是迷惑顛倒,你這句佛號叫白念了,那不叫念佛,那個叫有口無心,正是古人所謂「喊破喉嚨也枉然」,沒用!

6 我們念這一句佛號,就是唸唸當中提醒自己要覺而不迷!我們做事情的時候,佛號雖然不念了,我們全神貫注,把事情做得很圓滿,這也叫念佛。

7 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才起心動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把那個妄念馬上壓下去,這是無量無邊的功德!所以,這一句佛號是提醒你自己,時時刻刻、在在處處、順境逆境,要覺而不迷。

8 這一句佛號,聲聲都是喚醒我們自己的本覺心!所以要曉得,念佛,念是今心,現前的心。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念念喚醒自己,無論在什麼境界上,覺而不迷,這叫念佛」。


沒有如來菩薩殊勝的智慧,這經義沒有法子發明。

沒有如來菩薩殊勝的智慧,這經義沒有法子發明。

淨空老法師:

1 佛說我們這個世間叫做「五濁惡世」,如果沒有三寶的加持,我們要想真正做一樁善事很難,為什麼?魔來擾亂。

2 以講經來說,如果沒有三寶加持,這個經義講不出來,你講的頂多是文字而已。佛經的意思幾乎全部是意在言外,文字表面上看不出來,一定要求三寶加持。

3 許許多多講經的大德們,你去問他,你這個經怎麼講的,他自己不曉得!諦閒法師當年在世講經,蔣維喬居士、江味農居士都是他會下的聽眾,這都是民國初年了不起的大居士。

4 《圓覺經親聞記》,蔣維喬筆記的,他隨聽隨記,記了之後都送給老和尚看一看,請老和尚修正一下。

老和尚看了他的筆記,就問:「你記的這個,是我講的嗎?」他說:「是。」「我怎麼會講得這麼好?」

5 老和尚講經的時候,自己也有準備,他有《圓覺經》講義,結果所講的,都是講義之外的東西,連他自己都不曉得!這是上講台有佛力加持。

6 我在台上講經也是如此,我下了台,你問我講些什麼,我不曉得。當然這是三寶加持!通常我講這些東西都沒有準備,尤其是這部《彌陀經》,講了好多遍,可是每一遍都不一樣。所以,沒有佛力加持不行!

7 我過去一天在講台上,講八個鐘點,九個鐘點,愈講愈有精神,不講一點精神都沒有,當然這是三寶加持!一切善事沒有例外的,所以諸位要修菩薩道,一定要發菩提心,才能感應得十方一切諸佛菩薩護念,龍天擁護。

8 所以要曉得,沒有如來菩薩殊勝的智慧,這經義沒有法子發明。要想發明經義,又要符合佛智,像開經偈裡面講「願解如來真實義」,真正不是一個容易事情!沒有三寶加持, 決定做不到。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佛經意思幾乎全是意在言外,文字表面看不出來,一定要求三寶加持」。

「沒如來菩薩殊勝智慧,經義沒法子發明。想發明經義,又要符合佛智,不是容易的事」。


佛是從哪來的?自性變現的。

佛是從哪來的?自性變現的。

淨空老法師:

1 我們學佛,如果是真干,決定得三寶加持!因為佛所發的願,沒有一個願是空願,一定都兌現。

2 佛門裡面有一句話說:「佛氏門中,不捨一人」,如果你真的想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佛決定不會捨棄你。

3 佛度眾生,這個眾生無論在哪一道,無論在什麼情況之下,佛眼看得清清楚楚。什麼時候你真正覺悟了,真正需要佛幫忙,他就來了,感應道交,絕對不會空過。

4 佛是從哪來的?自性變現的。我求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來了,自性彌陀;我求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來了,自性觀音,那怎麼會求不到?他怎麼會不現前?

5 就怕你求的心不真,或者夾雜著自私,夾雜著名利,感應就沒有,要不然,沒有不感應的。

現在人,說老實話,不信佛的人太多!一天到晚跟在我身邊,不信!他相信他自己的妄想,他不相信佛法。

6 如果說我周邊這些人,是我的弟子的話,我早就退心了!這麼多年來,我遇到很多靈媒,他們鼓勵我,說:「法師,真有人跟你學,在哪裡?在網絡上,在電視機前面,不在法師身邊, 法師身邊沒有一個。」

7 此外,靈界,九法界眾生,我們在一起學習,成就的非常多,這我相信。所以我每天學得很起勁,講得也很起勁,原因在此地。

8 我要不認真學,對不起自己,對不起父母,對不起老師。我要不幫助別人,不把自己所學的講清楚、講明白,我對不起眾生,所以要真干!沒有三寶加持, 決定做不到。

林為碧讀後心得摘要:

「佛度眾生,這個眾生無論在哪一道,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佛眼看得清清楚楚」;

「什麼時候你真覺悟,真需要佛幫忙,祂就來了,感應道交,絕不空過」。

「佛從哪來?自性變現的。求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來了,自性彌陀」;

「求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來了,自性觀音,怎會求不到,怎會不現前」?


用心如鏡

用心如鏡

淨空老法師:

1 我們學佛,學什麼?學用心如鏡,這個心要像鏡子一樣,沒有分別,沒有執著。

2 諸位想想,鏡子有沒有分別、執著?沒有,所以佛教給我們「用心如鏡」,要清淨,要不動,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3 你看鏡子,外面境界現前了,它裡面也現前,雖然現前,鏡子沾不沾染?不沾染。

4 佛菩薩用心如鏡,就像鏡子一樣,沒有取捨。為什麼沒有取捨?取捨到了極處,到了究竟處了,沒有取捨了。

5 凡夫用心像照相機的底片,一照的時候,裡面就落了一個印象,落印象就是取捨,不知道用心如鏡。

6 用心如鏡,鏡照外面的境界,一樣也不會漏掉,樣樣清楚、樣樣明瞭,絕不染著。不但以後不染著,正照的時候就不染著。

7 我們平素,在生活裡頭,一定要懂得用心如鏡,再壞的逆境,不會起嗔恚心;再順心的順境,不會起貪愛心。

8 我們學佛,學什麼?放下分別,放下執著,這個心要像鏡子一樣。佛教給我們「用心如鏡」,我們如果真正能用心如鏡,那去佛就不遠了!所以要真干。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用心如鏡,鏡照外面境界,樣樣清楚、樣樣明瞭,絕不染著。不但以後不染著,正照時就不染著」。

「平素在生活裡,一定要懂得用心如鏡,再壞逆境,不起嗔恚;再好順境,不起貪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