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亡者燒紙錢、衣食等等。這種供養有幫助嗎?

問:傳統上,中國人會為亡者燒紙錢、衣食等等。這種供養有幫助嗎?

宗薩欽哲仁波切答:是的,會有幫助。但顯然地,無論你依照哪個傳統,都要做得正確。如果能夠用正確的儀式進行供養,效果會大得多。是什麼讓一個儀式成為「正確的」?是你的動機;動機是關鍵所在。為亡者進行儀式的正確動機是誠心誠意地希望他們遠離痛苦。如果沒有這種動機,就算燒掉價值一百萬美元的紙錢也無濟於事。

幾百年來,中國人一直在燒紙錢,這是為其大部分生活提供框架的習俗之一。現在我們可以順應這個傳統,使它成為修持餗煙供的一部分。

傳統上,藏族人焚燒的是糌粑而不是紙錢。但是只要你的動機清淨,並且你相信這些供物真的有被收到,那麼你燒什麼東西並不重要。如果是帶著正確的動機去焚燒供品,那麼中陰眾生會感覺從之獲得充分的營養,賴以資生。

我們人類是因循習性的生物。有人給我們錢或者請我們去外面吃飯時,你我會覺得很高興。同樣地,中陰眾生被供養餗的時候,也會很高興。無論我們是活是死,我們的習氣都保持不變。而且我們的習氣通常極為強烈,例如,如果你在夢中獲得金錢,即使施者、受者和金錢都是幻覺,你仍然感到快樂。所以無論你向死者供養什麼,永遠不要擔心或甚至猜疑它是否有被收到,只要相信該供品已經到達了你的供養物件那裡即可。

你可以將燒紙錢的供養含括在一場餗煙供的儀式中,這可以增加燒紙錢所帶來的利益。餗煙供包括特定的觀想,動機是希望將亡者從他所有的痛苦中解脫出來。

你絕對不應該做的是,你做供養只是因為你不希望亡者陰魂不散地留下來打擾你或你的家人。餗煙供的目的不是為了趕走一個中陰眾生。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動機是關鍵所在。為亡者進行儀式的正確動機是誠心誠意希望他們遠離痛苦」;

「如果沒有這種動機,就算燒掉價值一百萬美元紙錢也無濟於事」。


有相福德不為多

有相福德不為多

文/淨宗法師

《經》言:若人以四天下七寶,供養佛及菩薩、緣覺、聲聞,得福甚多。

這很多啦!以四天下的七寶,金、銀、珍珠、瑪瑙等等一切,供養佛、 菩薩、聲聞、緣覺,那得的福報太多了,「得福甚多」;但是下面說:

不如勸人,念佛一聲,其福勝彼。

這是經中明言,說你用四天下七寶供養佛菩薩,你得這麼大的福報,那不如勸人念一聲佛,所得到的福報超過他,「不如勸人,念佛一聲,其福勝彼」。那又何況自己念,何況天天念,一向專念!所以念佛是多善多福,經文的意思很明瞭,也不用解釋。

【有相福德不為多】

有的人喜歡誦《金剛經》,《金剛經》裡邊也有這兩句話可以做印證:

若福德有福德相,是福德不名福德多;若福德無福德相,是名福德多。

讀誦過《金剛經》的人應該知道,「福德有福德相」,這個不叫福德多,「我修持這個、供養這個、佈施這個⋯⋯修得很多」,這個都有相, 這個不叫多;沒有福德相,才是福德多。

我們念這句六字名號,「你看看,就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空空蕩蕩的,好像不如我在那裡做一個實際的善事功德」—— 不知那是有相的, 有福德相,不名福德多。這句六字名號,猶如太虛空,是實相的,是無相的,所以是福德多。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若福德有福德相,是福德不名福德多;若福德無福德相,是名福德多」。


修行,從自己身邊的人和事開始做起!

修行,從自己身邊的人和事開始做起!

胡小林居士:

“一心為善”,就是要把別人放在心上。把誰放在心上?“敦倫盡分”,印光老和尚說,十六個字,“敦倫盡分,閒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從哪開始把別人放在心上?從你的家人。不是“希望小學”需要贊助,我就給人錢,不是的;說大街上要飯的,我特可憐他,給他十塊錢,不是的。“一心為善”,先要從你身邊最近的人做起。你放著爸爸媽媽不照顧,你說我到佛教協會來做義工,錯了!這是惡,這不是善。除非你爸爸、媽媽不在了,隨緣。

爸爸、媽媽跟你住在一起,他特別想讓你給他按摩按摩腰,我就這樣,我根本就不往心上去,我可得念經,我可得參加法會,這不是叫為善,這是惡。因為你去參加法會,你是為自己去的。你這個經白念了,你這個法會白參加了,你是為自己。

“利人者公,公則為真;利己者私,私則為假。”這個“善”是假善。

了凡先生在《四訓》上說,“善、惡”是有標准的。我們覺得我們打佛七、打地藏七、到這來做義工,放著先生不照顧、放著老婆不管、放著爸爸媽媽不念叨,到這來修功德。了無功德,除了罪業之外,什麼都沒有。

印光老和尚說的“敦倫盡分”非常非常重要!什麼“倫”?“敦”什麼意思?和睦。什麼是你的“倫”?“五倫”。爸爸媽媽照顧好了沒有?兄弟姐妹照顧好了沒有?朋友照顧好了沒有?你在公司裡的老板照顧好了沒有?下級照顧好了沒有?妻子、家庭照顧好了沒有?這個都沒有,這是惡。

所以為什麼很多人不願意學佛?說學佛的人在社會上,為什麼很多人對我們有誤解?就是我們該干的沒干,不該干的干了很多。所以佛門當中並不提倡這種做法。

大家一定要記住“敦倫盡分”。你的本分是女兒,你就把女兒的責任盡到;你的本分是兒子,你就把兒子的本分盡到;你是爸爸就當好爸爸,你是媽媽就當好媽媽。

“菩薩所在之處,令眾生生歡喜心。”有一個人不歡喜,這就提醒你,這就是一服藥,說明你有問題,說明你不圓滿。

為什麼不圓滿?問題不在外邊,你自己有障礙。你的智慧不能百分之百的透露出來。

什麼是你的障礙?自私自利,就這麼簡單。老和尚說十六個字,我們今天說“自私自利”,只為自己考慮。

所以“一心為善”是修行,修行從身邊人開始。把廚房打掃干淨,把家裡的玻璃擦干淨,把孩子的衣服洗干淨,把先生的生活照顧好,這就是佛法。家裡亂七八糟,對孩子不耐煩,你看我要打佛七去了,孩子又開始拉稀了。我就遇到過這樣,煩!業障現前了,“這小冤親債主,扯後腿”,就這個,完了你!打佛七跟照顧孩子,一法,不是二法,佛是“不二法門”,我們還有取捨。很多朋友給我寫的問題全是這個。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菩薩所在之處,令眾生生歡喜心」;

「有人不歡喜,就是在提醒你,你有問題,你不圓滿」。


真修是騙不了人的

真修是騙不了人的

淨空老法師:

如果我們都能夠依照《十善業道經》來修行,前面世尊在總綱領裡面教導我們:「晝夜常念善法(晝夜是不間斷)、思惟善法、觀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間雜」,你果然照修,你的容貌一定跟菩薩一樣,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

我們今天的體質、相貌,沒有達到菩薩水平,就是我們縱然修善,依舊夾雜不善,所以這種殊勝的果報,我們沒有得到。

一個人修行有沒有功夫不必說,一看你的面相就知道,看你動作就曉得了。你有沒有功夫,你的功夫到什麼樣層次,哪裡能瞞得了人?瞞別人,那就是瞞世間愚人,有智慧的人、明白的人你瞞不了他。

節錄自佛說十善業道經19-014-0104集  檔名:29-511-0312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修行有沒有功夫不必說,看你的面相就知道,看你動作就曉得」;

「有沒有功夫,功夫到什麼層次,瞞得了世間愚人,瞞不了有智慧、明白的人」。


不相信因果,必墮惡道

不相信因果,必墮惡道

淨空老法師:

1 印光大師是我們佛門的祖師,他老人家一生跟我們講紮根教育,是把因果擺在第一,這是很有道理的,為什麽?人不相信因果,必定墮惡道。

2 我們看到古今有不少人,就像佛門諺語所說的,“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心很勇猛;“學佛二年,佛在天邊”,心就退轉了;“學佛三年,佛化雲煙”,就沒有了。

3 如果他一開始學佛,就接受因果教育的熏陶,我相信他會始終不變,他會有成就。學佛的人不相信因果,縱然成為一個法師,成為一個大德居士,名聞利養現前,如果他把持不住,很容易墮落。

4 懂得因果,他不會貪圖名聞利養,不會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他會想到:人死了還有來生,現前得一點受用,來生到阿鼻地獄,這是劃不來的事情。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開始學佛,就接受因果教育熏陶,他會始終不變,會有成就」;

「學佛人不信因果,縱然成為法師,成為大德居士,名聞利養現前,他把持不住,很容易墮落」。

「懂因果,他不會貪圖名聞利養,不會貪圖五欲六塵享受」;

「他會想到,人死了還有來生,現前得一點受用,來生阿鼻地獄,這是划不來的事」。


一路讓到底,不爭,這是智慧光明

一路讓到底,不爭,這是智慧光明

淨空老法師:

1 我們對待任何人滿面笑容,什麽都能夠包容,沒有對立、沒有界線;沒有憂慮、沒有煩惱,心裡面是海闊天空,這是真正的自在快樂。

2 你的心量拓開了,海闊天空,清凈無比,對於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都尊重、禮敬,自己的歡喜心才真正能夠透出來。

3 人心本來是海闊天空的,現在人這個心量變得很小,自私自利,跟什麽人都劃界線,就像那個蠶一樣,作繭自縛——自己一定要作個繭把自己關在裡面,你說這個多苦?

4 現在人怕吃虧,我們學佛人不怕吃虧,你進我退、你爭我讓,讓裡頭有愛、讓裡頭有恩德,我們一路讓到底,不爭。讓吃不吃虧?絕對不吃虧。愈讓,後頭海闊天空,逍遙自在,這是智慧光明,不懂得佛法的人不曉得,懂得佛法的人知道。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學佛人不怕吃虧,你進我退、你爭我讓,讓裡有愛、有恩德,我們一路讓到底,不爭」;

「讓,後頭海闊天空,逍遙自在,這是智慧光明,不懂佛法的人不曉得,懂佛法的人知道」。


始終保持平常心,這叫真功夫

始終保持平常心,這叫真功夫

淨空老法師:

1 佛教人“精進”,孔夫子教人“日新又新”,可見得世出世間的大聖人,思想都是前進的,心胸都是開闊的,決定沒有競爭這個念頭。

2 “日新又新”,是天天求進步;“精進”,不但是要進步,而且還要精純不雜。這是不是競爭?不是的,沒有競爭的心,決不是與人爭勝爭強,求進步是自己的本分。不但自己要求進步,也要帶動整個社會的進步,這樣才是正確的。

3 競爭的心,這裡面有好勝。有好勝,這就有嫉妒、有障礙。譬如在學校裡念書,發憤學習是自己的本分,如果一定要爭第一名,爭在人家前面,這個念頭就錯了。

4 你拿到第一名,依舊是謙虛、依舊對人恭敬,走在人前面也不以為然,也若無其事,始終保持平常心,這才叫大自在。“平”是清凈、平等,“常”是永遠保持,你的心不會被外面境界所轉,這叫真功夫!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拿到第一名,依舊謙虛、依舊對人恭敬,始終保持平常心,這才叫大自在」;

「平」是清凈、平等,「常」是永遠保持,心不會被外面境界所轉,這叫真功夫!


病中見佛!

病中見佛!

淨空老法師:

阿彌陀佛有沒有給我消息?有。

七十九歲,那一年是個關頭,我在廬江,身體有點不舒服,到北京就病倒了,住在旅館裡,四天。他們找中醫來看,我自己心裡有個感覺,壽命到了,四十五歲延長到七十九歲。

真的見到阿彌陀佛,是病的第三天,第三天見佛,境界非常清楚,似夢非夢,因為不像一般夢中境界,就像睜著眼睛看得很清楚。

我在床上睡著,醒過來,看到天空非常明亮,在我面前是青山,沒水,一重一重的,以後我到雲南看到,就像大理青山一樣,一層一層。

看到滿山遍野全是人,面孔都對著我,我感覺很奇怪,是不是講經聽眾,這麼多人?這個念頭起來後,忽然那些人全變成畜生,我覺得不大對,一個人都看不到,個個都變成畜生,各種不同形樣的畜生。

這個時候我念了一句,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我每天拜佛:
第一拜是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第二拜南無本師阿彌陀佛
第三拜是南無本師毘盧遮那佛
幾十年養成習慣了。

所以那時候,就念了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出現了,多大?跟天空一樣大,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全身放光。

我又接著念第二句,南無本師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不見了,阿彌陀佛出現了,真現大身,身跟天空一樣大,就半邊天。

我接著念,南無本師毘盧遮那佛,阿彌陀佛不見了,毘盧遮那佛出現了。最後我念了一句,南無觀世音菩薩,觀音菩薩現相也是那麼大,毘盧遮那佛沒有了。

這時候有人在我旁邊,我看菩薩像,沒有回頭,一心專注看,這麼大的佛像從來沒見過。旁邊人問我:

你還有沒有什麼事情沒了的?

我說:

了了,我沒有事情。

你還有沒有人要見面的?

我說:

沒有,我不需要跟任何人見面。

他說:

那你全都放下?

我說:是,全都放下了。

我現在只有一個念頭,想跟佛到極樂世界去。不過如果佛要留我在這個世間,幫助苦難眾生也可以,我聽佛的吩咐。

這樣就醒過來了,不像是夢,非常非常清楚。醒過來怎麼樣?病就好了。第二天我回香港,在香港養了二個星期,就恢復講經。

所以告訴大家,我死過二次,我有二次瀕臨死亡的經驗,這個經驗太好了。

我不怕死,我很喜歡死,不像別人。為什麼?到極樂世界去親近阿彌陀佛,我到那裡上學,提升自己。成佛後,像諸佛如來一樣,遍法界虛空界幫助一切有緣眾生,多快樂的事情。

別人看我這一生過得很辛苦,我自己覺得這一生非常快樂,他們不知道,我們境界不一樣,想法、看法都不同。

別人看這個世界是災難,我看這個世界是美好的,沒有一樣不在幫助我覺悟,幫助我提升。

我自己心裡很清楚,我有把握,任何時候走,阿彌陀佛都會來接我,感應道交不可思議。

沒有一天離開阿彌陀佛,這部經典就是阿彌陀佛,每一天讀經,每一天跟大家分享,堅固不動,決定不受外頭境界動搖,不受外頭境界影響,一切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我們就真正得利益了。

能破一切,而不為一切所破。你要是動搖了,你就被別人所破;絕不動搖,什麼事情到面前來,沒事,這比什麼都重要。我每天正常的活動,正常的生活,不受任何干擾。

本文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114集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能破一切,而不為一切所破。要是動搖,你就被別人所破」;

「絕不動搖,什麼事到面前來,沒事。每天正常活動,正常生活,不受任何干擾」。


念佛不念到一心不亂~不算念

念佛不念到一心不亂~不算念

海賢老和尚:

海賢老和尚和印志法師多次說過,或是他念佛的時候,或是他沒念佛的時間,許多次都是天上在念佛,地下也在念佛,天地間的念佛融成了一片,天地之間都在念佛;有時是老和尚念佛,引起上面、下面一同念佛,有時是上面、下面念佛,引起他念佛。

老和尚還告訴印志法師:

天人在念佛,天人在讀《無量壽經》,地下在念佛,天地念佛融成一片、連成一片。

老和尚念佛的功夫純,沒有雜念,他才能看到一切法全是阿彌陀佛。

一般情況下,念佛人念到功夫成片,就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了,功夫成片這是感,阿彌陀佛就有應。念到功夫成片,心裏只有一句 “阿彌陀佛”,除 “阿彌陀佛” 之外什麽念頭都沒有,這個時候佛就現前。

一切法從心想生,佛不是從西方極樂世界來的,佛沒有來去,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是一切法的真相。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念佛人念到功夫成片,就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功夫成片這是感,阿彌陀佛就有應」;

「念到功夫成片,心裡只有一句 “阿彌陀佛”,除 “阿彌陀佛”外什麽念頭都沒有,這時候佛就現前」。

「一切法從心想生,佛不是從極樂世界來,佛沒來去,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是諸法真相」。


佛法的環保是從內心開始

佛法的環保是從內心開始

淨空老法師:

北方多聞天王,多聞天王手上拿的一個傘蓋,傘蓋是幹什麼用的?防止污染的。

現在講環保,環保能有效嗎?全世界每個政府都在講求環保,可是地球的染污一天比一天嚴重。為什麼不能收效?

它只講外面的環保,沒有講到內心的環保。佛法的環保是從內心開始,要保護我們的清淨心,保護我們的平等心,保護我們覺悟的心,這個重要。

這非常有道理,過去我們搞不清楚,現在量子力學家告訴我們,給我們說出一句真話,這個真話就是說明,物質是隨著念頭轉的。

物質最貼近的是身體,身體是物質現象,我們身心的健康是依什麼?依念頭,念頭不善就多病,多災多病;念頭清淨,念頭善良,你就少災少病,這是最貼近的。

再就是我們居住的環境,身心清淨,我們居住這個環境沒有災難。

災難是染污造成的,也就是不善的念頭、不善的言論、不善的行為所感召的;如果我們身語意三業清淨就不會,身心健康,居住的環境風調雨順。

極樂世界所以那麼樣的殊勝,沒有別的,佛心清淨,每一個往生的人,到極樂世界的都是清淨心,都是清淨的行,是淨業所感的。

文摘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五二集) 2013/7/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災難是染污造成的,是不善念頭、不善言論、不善行為所感召」;

「身語意三業清淨,身心健康,居住的環境風調雨順」。

「極樂世界殊勝,沒別的,佛心清淨。往生到極樂世界的,都是清淨心、清淨行,是淨業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