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達之智

徐達之智

星雲法師:

常遇春和徐達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二名大將,但兩人的行事風格卻大不相同,常遇春領軍作戰,總是身先士卒,可惜就是有勇無謀,而徐達略勝於他的則是足智多謀。

明朝初年,朱元璋任命徐達、常遇春,率領軍隊北伐元朝首都大都,節節勝利。元順帝攜家帶眷,倉皇逃往上都開平,最後還是被明軍層層包圍。可是徐達卻故意地將圍住的圓圈空出一個缺角,好讓元順帝能夠乘隙脫逃。

極為痛恨蒙古族的常遇春見狀,生氣說道:「這本來是一件立功之事,怎能這樣讓他輕易逃走呢?」徐達說:「元順帝雖然是個外族,終究稱帝已經很久。你想想,即使我們抓到他,在上位者又該如何處置?是封地給他,還是處死他呢?既然都不適合,還不如讓他脫逃。」

不僅如此,戰後徐達對於歸降的蒙古人,更是極力安撫。為此,常遇春向上呈報太祖,沒想到朱元璋也能認同徐達的做法,沒有因此怪罪他。

有智慧的大丈夫,凡事「有所為,有所不為」,他明白何時當表現,何時不當表現。倘若明軍在捉住元順帝時,立刻處死,雙方的關係勢必更是劍拔弩張,後果不堪設想。

徐達在關鍵的一刻,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決定,放走敵國皇帝,看似愚昧,卻是智舉,因為他能忍住現下的功績,顧全大局。

大丈夫,不僅有智有量,也有忍力,他懂得權衡輕重,遇事能忍住私人利益,不求個人表現,善於抉擇,才能化危機為轉機。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網開一面」,給眾生留條退路,何嘗不是也在給自己留條路走?!


為什麼講經的人,前面都要放一尊佛像?

為什麼講經的人,前面都要放一尊佛像?

淨空老法師:

講臺前面供一尊佛像,你拜,你是拜佛,我在佛後面躲著,不敢受你禮拜,道理在此,謙敬意思統統都到了,上臺講經,不可以貢高我慢,都要具足真誠、謙虛、恭敬,與法才相應。

舍利弗、目犍連,這些大阿羅漢見到維摩長者,維摩長者升座講經的時候;升座是代佛說法,居士升座講經是代表佛說法,出家人見到的時候也要頂禮三拜,右繞三匝,跟見佛講經說法那個禮數沒有兩樣。

佛法是師道,師道是老師第一大,要懂這個道理。佛法是講理,不是講人情的,是跟你講道理的。所以懂得規矩的人,居士講經,我們也是禮佛三拜;現在不右繞,這個講臺你也繞不過去。

我們講經,因為自己是凡夫,雖然得佛力加持能夠講一點,怎麽敢接受人禮拜?所以在講臺前面供一尊佛像,你拜,你是拜佛,我在佛後面躲著,不敢受你禮拜。

前面一定供一尊佛像,道理在此地,讓你拜佛,表示我不敢接受,是這麽個意思,謙敬意思統統都到了。居士上臺講經,也不可以貢高我慢,都要具足真誠、謙虛、恭敬,與法才相應。

這裏面最重要的念念要有傳法的心,把如來正法,特別是念佛法門,《華嚴經》到最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末法時期只有念佛法門才真正能得度,真正能了生死出三界。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為什麼講經的人,前面都要放一尊佛像」?

你們禮拜的是佛菩薩,不是我!

真誠、謙卑、恭敬如此,真是令人肅然起敬!


吃素是真正的人壽保險

吃素是真正的人壽保險

傳喜法師:

有句老話「一日吃齋,天下殺生無我份」,像網絡一樣,我們的電腦沒有連接到殺生的網裡。還有一句「吃他一口肉,欠他萬萬千」,你雖是吃一口肉,但已經和整個世界的殺生聯網了。生命是平等的,為了吃牠的肉,斬頭拔毛,開腸破肚,這就是慘烈的屠殺。

「食而不化變成毒」,吃下去不消化反而是毒,這些代謝毒素是我們身體疾病的根源。現在多數的肉食都是靠激素和抗生素餵養的,盡管素菜也會有毒,但不及肉食的千百分之一,所以現在吃肉不是明智的行為。

吃素不僅是宗教行為,而且是先進的飲食文化。在營養學上,素菜包含了葷菜所有的營養,而且含量更高。在醫學上,葷食的大卡不僅比素食的高,且難以被腸胃吸收。在生理結構上,無論是口腔構造還是腸道結構,人類都不屬於肉食動物。

素食是文明者的行為,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也是提倡素食,古代有數位皇帝帶頭吃素,孔老夫子晚年也食素。現在歐美許多餐館掛牌「不要吃你的朋友」提倡吃素,這都體現了一種對生命的尊重。

世界上大部分人對素食沒有充分的認識,我們佛教徒要對素食有正確的認識,進而去支持和推廣。吃素是真正的人壽保險、健康的保證,它不僅能帶來身體的健康,吃素的那種善意更能使我們袪病消災。

所以生命的存在要開智慧,要有正確的選擇。要開智慧,最方便的就是皈依佛;以正確的標準行事,就是皈依法;正確的人生就是以僧寶為榜樣,六根清淨,身口意正確。有了更高的智慧,我們的生命就會昇華,昇華到極致就是佛,福慧兩足即是佛。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一日吃齋,天下殺生無我份」。

又不是沒得選擇,幹嘛吃肉跟眾生結惡緣?!


我發自內心地敬佩淨空老法師

我發自內心地敬佩淨空老法師

索達吉堪布:

我們想一想,有多少人依靠淨空法師而趨入佛門?有多少人依靠淨空法師而精進念佛?淨空老法師的弟子裡又有多少人臨終顯現往生跡象?

雖然我們凡夫人不一定敢肯定,淨空老法師就是什麼什麼果位,但是他一定具足善知識所需要具備的條件:廣大的菩提心。否則就像上面上師所言,普通人恐怕,沒有這樣的能力。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索達吉堪布對淨空老法師的讚嘆非常到位,令人肅然起敬。

淨空老法師把佛法、世間法都講圓融了。非常難得。

圓人說法。法無不圓。


不求報酬,這個福德不可思量

不求報酬,這個福德不可思量

淨空老法師:

1 在中國古代,做老師的都很清高、都很有學問,他們都是義務教學,雖然生活很清貧、很清苦,但是在社會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在社會上受到大衆普遍的尊敬。

2 孔老夫子教學,有教無類,對學生決定沒有分別,學生對老師的供養是隨意的。你家裏富有,多供養一些;環境差一點的,少供養一點;家境清寒的,老師還要補助學生,從前的老師值得社會廣大的尊敬,道理就在此地。

3 古時候,老師教學決定不會訂價碼;如果訂價碼,一個月要繳多少學費,一個鍾點要給多少錢,那是生意買賣。從前的教學是義務,這是師道,如果訂價碼,貧窮人受教育的機會沒有了,所以中國的師道是多麽值得尊敬。

4 孔子的教學,釋迦牟尼佛的教學,都是義務的,不講報酬的。我們真正學佛,只有付出,不求回報,一般人覺得,這個人不是傻瓜嗎?我們才不傻,我們才聰明。《金剛經》講得很清楚,不求報酬,我們修的是無量無邊的大福德,這個福德不可思量!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不求報酬,這個福德不可思量」。

日子過得去就好,求什麼報酬。

百年後都帶不走,要那麼多報酬幹嘛呢。

眾生都是一體的,利人就是在利己。就算有什麼報酬,存在眾生那裡不好嗎?!


大家有福了,自己才真正有福

大家有福了,自己才真正有福

淨空老法師:

有福要大家同享,不要一個人獨享,大家有福了,自己才真正有福!

你有福,大家沒有福,你的福決定享不長久,爲什麽?別人看到會嫉妒、會障礙,會找你麻煩,你怎麽會平安,你的日子怎麽會好過?

這個世間是貧富懸殊,貧苦的人多,如果富人不喜歡布施,富人不肯舍,不能照顧貧人,貧人心裏生怨恨之心,就要造反,就要鬧事,社會不安定,富人怎能過太平日子?

如果富有的人能夠照顧貧苦的人,貧苦的人不會抱怨,對富有的人能夠生起感恩、愛護之心,這個社會就會安定。所以要知道,你有福報,你把多餘的幫助衆生、照顧衆生,不但可以利益衆生,對自己也是莫大的利益。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大家有福了,自己才真正有福」。

眾生是一體的,就像四肢、五臟六腑。哪個部位受傷或不健康了,你能好過嗎?!


很多人說我又沒做壞事,我釣魚哪裡做壞事,我吃肉哪裡做壞事

很多人說我又沒做壞事,我釣魚哪裡做壞事,我吃肉哪裡做壞事

海濤法師:

這是基本要做的,什麼叫惡,很多人說我又沒做壞事,我釣魚哪裡做壞事,我吃肉哪裡做壞事,我沒做壞事,但是,人所定的法律不是真理,你看,殺掉一個人,你要判死刑,你要判刑,殺掉一隻狗沒關係,那這就是這不是真理,真理是眾生平等,都會痛,那佛只好講這個真理,佛是覺悟者,告訴我們,你殺掉一隻魚,那你要為殺魚而墮落地獄,地獄受苦完以後,什麼地獄,念一下,等活地獄,等活就是意思說,那一隻魚這麼痛的,怎麼死的,你要跟它一樣受苦,各位,這一定的。

如果你這一輩子,嘴巴騙人騙父母,騙了不該騙的人,下回要墮落一種地獄,念一下,黑線地獄,騙人結果,身體要被切成一截一截,黑線地獄,甚至大號叫地獄,小號叫地獄,所以各位,這些道理,《六道輪迴經》,《佛說業報差別經》,佛經裡面有很多,你一定要看,看到發抖才行,這叫,來,升起恐怖心,一定要,現在人就是不怕,因為什麼?

因為他不相信有未來,有輪迴,他不怕,所以他認為我不是佛教徒,我不用相信這個,所以他就會,做那些不該做的事情,傷害到其他眾生。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很多人疾病纏身或家遭變故,老是會抱怨「我沒幹過什麼壞事,為什麼是我」?!

吃肉、殺生、墮胎…不算幹壞事嗎?

果報來時,才後悔,太遲了!

祖師大德諄諄告誡的教誨,為什麼不聽呢?!


念佛求生極樂,心要調在中道上

念佛求生極樂,心要調在中道上

淨空老法師:

為什麼佛不常常現相?常常現相,你一著相就著魔了。換句話說,佛不能現相給你看,你受不了,沒有定力,沒有智慧。你著相,自以為不得了,我功夫不錯,見佛了,你們修行不如我。貢高我慢全起來,不具備見佛的條件。

什麼條件具備?傳記記載,慧遠大師,中國淨土宗(初祖),東晉時代,大概公元五世紀,中國第一個蓮社,他領導的,一共一百二十三個人,在江西廬山建念佛堂,大家一起念佛,求生淨土。一百二十三人統統成就,真的個個往生,沒有一個漏掉,不可思議。

他往生時告訴大家,在山上修行,先後見過三次阿彌陀佛,從來沒有告訴任何人,這叫有條件見佛。見一次到處宣揚,不得了,我功夫不錯,見佛了,你們比我差遠了。這是煩惱現前,不是智慧。

遠公第四次見佛,告訴大家,緣成熟了,我到極樂世界去,今天佛又現身給我看,真走了。《楞嚴經》告訴我們,佛跟魔的區別,見佛見魔,如如不動,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魔也是佛。如果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佛也是魔。

這個話說得好,佛、魔是自性變的,清淨心,不動心,所現是佛,心動,有執著,全是魔境。佛慈悲,知道我們功夫不夠,怕我們墮入魔境,不現,道理在此地。

今既念佛,求生極樂。臨終見佛,此因妙感。念佛人一生所求沒有別的,就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事情不能著急,也不能不急,要把心調在中道上。求生極樂世界,不是想馬上就死,不是這個念頭,一切隨緣。

最好是付託阿彌陀佛,自己不管,什麼時候該去,佛就來接引我,該留的時候,多留幾天也不妨,早一點去也歡喜。一切隨緣,緣在佛來接,不在我,很自在。心裡有決定的信心,決定的把握,沒有絲毫懷疑,這就是真念佛人。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發願求生極樂淨土,然後只管好好念佛。

「阿彌陀佛」幾時來接引,全身心靠倒「阿彌陀佛」,由「阿彌陀佛」作主就好。

一點心都不用操,這樣不是很好嗎?!


感謝兩棵樹

感謝兩棵樹

一個年輕人,從小就是人見人愛的孩子。上學時是三好學生、班幹部,初二那年參加全國奧數比賽,獲得一等獎。

17歲不到,他就被保送到某大學深造。命運在他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那年的暑假,給他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一次過馬路時,一輛飛馳而來的車輛無情地奪去了他的雙腿和左手。面對這飛來橫禍,他沒有被打倒,最終憑著驚人的毅力自學完全部大學課程,後來又創辦了自己的公司,成為一家擁有上千萬元固定資產的私企老總,並當選為市裏的“十大傑出青年”。那天去採訪他,問他如何克服難以想象的慘痛折磨,取得今天的成績。

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最想感謝的既不是給他巨大關愛的父母,也不是一直鼓動和支持他的朋友。面對我的提問,他極快地回答:我要感謝兩棵樹!

遇到車禍之後,對從小就出類拔萃、自尊心極強的他來說,不啻為世界末日的來臨。看看自己殘缺不全的身體,他痛不欲生,感到一生就這樣毀了,人生再沒有什麽值得追求的目標和意義,一度想要自殺。即使在醫院聽到遠遠從街上載來的一兩聲汽車喇叭聲,也能引起他的煩躁和不安,情緒極不穩定。為了讓他散心,轉移一下註意力,在他出院以後,家人特意把他送到鄉下的姑媽家靜養。

在那裏,他遇到了決定他生命意義的兩棵樹。

姑媽家住在一個遠離城市的小村子,寧靜、安逸,甚至有些落後。他就在姑媽的小院子裏,每天吃飯、睡覺,睡覺、吃飯,一天天地打發著他認為不再寶貴的時光,人也更加灰心喪氣和慵懶下來。一晃半年過去。

一天下午,姑媽家下田的下田,上學的上學,僅他一人在家。百無聊賴的他,自己搖動輪椅走出了那個小小的院落。

就這樣,似有冥冥中的安排,他與那兩棵樹不期而遇。

那是怎樣的兩棵樹啊!在離姑媽家五六十米的地方,有兩棵顯得十分怪異的榆樹,像藤條一般扭曲著肢體,但卻頑強地向上挺立著。兩樹之間,連著一根七八米長的粗粗的鐵絲,鐵絲的兩端深深嵌進樹幹裏。不,簡直就是直接纏繞在樹裏!活像一隻長布袋被攔腰緊緊系了一根繩子,呈現兩頭粗、中間細的奇怪形狀。

見他好奇的樣子,一旁的鄰居主動告訴他,起初是為了晾曬衣服的方便,七八年前,有人在兩棵小榆樹之間拉了一根鐵絲。時間一長,樹幹越長越粗,被鐵絲纏繞的部分始終沖不出束縛,被勒出了深深一圈傷痕,兩棵小樹奄奄一息。就在大家都以為這兩棵榆樹再也難以成活的時候,沒想到第二年一場冬雨過後,它們又發出了新芽,而且隨著樹幹逐漸變粗,年復一年,竟生生將緊箍在自己身上的鐵絲“吃”了進去!

莫名地,他的心被強烈地震撼了:面對外界施加的暴力和厄運,小樹尚知抗爭,而作為一個人,又有什麽理由放棄對生活的努力呢!面對這兩棵榆樹,他感到羞愧,同時也激起了深藏于內心的那份不甘——隻見他用自己僅存的右手,艱難地從坐了半年多的輪椅上撐起整個身體,恭恭敬敬地給那兩棵再普通不過,卻又再堅強不過的榆樹,深深鞠了個躬!

很快,他便主動要求回到城裏,拾起了久違的課本還有信心,開始了屬于自己的新的生活。

(本文摘自詩詞古文大全網)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內心如果不夠堅強,看到那兩棵樹,大概也不會有什麼感覺。

外境,都是我們內心世界的反射!

傳播學有句名言「意義在人,不在於字」。

無量壽經也說了「世尊能演一音聲,有情各各隨類解」。大抵就是這個意思。


少一個念頭,則少一個業,多一個解脫

少一個念頭,則少一個業,多一個解脫

廣欽老和尚:

對任何事都能放得下,放下即功夫。平常就對任何事不罣礙,免得臨命終時念頭一起,就要繼續輪迴了。

修行是要在動中取靜,不是靜中取靜,那功夫未到,最好動靜都無罣礙。

較能幹的人不好修,就會想怎樣怎樣?修行是修香味觸法、粗衣淡飯,是看能不能修得腦子清淨解脫。

修行要修無罣礙的,像鳥在做巢,「籠雞有食湯鍋近,野鶴無糧天地寬」,它飛到那裡即到那裡,隨處也就飛走,是最自在的一種鳥。修行要處處不罣礙,心才靜,才會念佛,如如不動。

貪一樣則多一樣,少一個念頭,少一個業、多一個解脫。出家人若不依佛理行持,則十人有十人差錯。

過去無始以來的因,習氣多,就沒光明,光明顯不出來。佛的光明顯不出來,習氣多、妄想多,煩惱就多,就沒有「覺」。整天像喝醉酒,心沒有寄託,迷迷茫茫不知道在做什麼,心沒寄託,意就顛倒,就無法定心。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少一個念頭,則少一個業,多一個解脫」。

少一個念頭,不管善念、惡念,就少一個業。

善業、惡業,都是業。

業盡情空,人就解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