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動嘴念念佛就能往生?恐怕靠不住吧?

問:動動嘴念念佛就能往生?恐怕靠不住吧?

答:我們在手機上輕輕按幾個數字,就能和千里之外的親友對話,這在古人看來是不是不可思議?所以,一些事情超出目前人類的經驗範圍,這並不奇怪。念佛就能往生極樂淨土,這是釋迦牟尼佛親口宣說的。

摘自《佛教問答》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有些事情超出人類經驗範圍,並不奇怪」。

「念佛能往生極樂淨土,是釋迦牟尼佛親口宣說的」。


不是說“自作自受”嗎,他力怎麼會使自己解脫?

問:不是說“自作自受”嗎,他力怎麼會使自己解脫?

答:如果論眾生的自因自果,那是無法超越三界的。但若能藉助強大的佛緣,情況就完全改變了。

經中比喻說:一粒沙子雖然輕,但投進海裡必然下沉;一塊巨石雖然重,但裝上大船即可不沉,並能安全運到彼岸。若仗自己的修持之力,即使有一絲一毫的煩惱惑業未斷,也無法解脫生死;若是乘托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便能往生到佛為我們建立的清淨國土,渡過生死廣海,到達涅槃彼岸,所以說“不斷煩惱得涅槃”。

摘自《佛教問答》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一粒沙雖輕,投進海裡必沉;一塊巨石雖重,裝上大船即可不沉,並能安全運到彼岸」。

「乘阿彌陀佛大願船,渡過生死苦海,到達涅槃彼岸,何難之有」?!


千僧齋會,功德廣大,應驗非常

【智者大師】 【祈雨】

《千僧齋會,功德廣大,應驗非常》

據《佛祖統記》載,隋煬帝于智者大師忌辰設千僧齋時出現奇應,當時司案點名,千數滿足,但臨齋受供時卻多了一人,眾人皆說是智者大師化身來受國供。是日午後,大眾開啟停放大師肉身的靈龕,只見床帳皆空,遺體不見。

唐朝時,京師春夏不雨,皇帝下詔沙門釋不空祈請上蒼三天內降雨,法事開始之第二天已大雨傾盆,萬物蘇復,皇帝賜大師紫羅衣及雜彩百匹,並設千僧齋以報其功。

宋太祖篤信佛法,未登大寶前,見周朝毀佛像,常傷感說:“毀滅佛法,非社稷之福。”登位後,即下詔興復寺院,見沙門必作禮,親手送食物給他們,並對左右說:“吾殺人多矣,不假佛力何以解怨?”建隆五月逢大旱,太祖皇帝往辛相國寺祈雨,進蔬食,設千僧齋,大雨即臨。

《文。弘化社》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毀滅佛法,非社稷之福」;

「吾殺人多矣,不假佛力何以解怨」?!


極樂世界沒有黑暗

極樂世界沒有黑暗

淨空老法師:

我們要記住一個事實,晚上我們睜開眼睛看天空是黑的,太空人坐著太空梭飛出地球之外,天空也是一片黑暗。我們的光從哪來的?從太陽來的。地球上這個光明,是太陽照射地球,地球大地的反射。我們看到好像是一片光明,其實天是黑的。離開大氣層之外,太空是黑的。

所以密宗有大黑天,那是什麼?無明。如果我們無明破了,你就看不到大黑天,你看到天是一片光明,夜晚也是一片光明,是自己智慧開了。所以大黑天是無明。無明是什麼樣子?夜晚我們看不到。白天,白天你看如果遇到日蝕,月亮把太陽遮住了,不也是黑的嗎?白天也看到滿天星斗。我們這個光靠太陽。自性光明現前,不要靠太陽。

在這個地方我們要知道,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一片光明,不需要太陽。為什麼?極樂世界是自性放的光明。身體是自性變的,身體放光,每個人身體都放光,有常光、有頂上的圓光,到極樂世界統統都有。樹木花草、山河大地,沒有一樣不放光。

所以他不靠外面,完全是自性的光明,沒有黑暗,那就是說他沒有無明,無明破了。無明習氣雖然在,不障礙,習氣大概只障礙兩樣東西,一個障礙光明的圓滿,作用的圓滿,另外一個,障礙不能夠契入常寂光。就這兩樁事情,除這兩樁事情之外,它一點障礙都沒有。這個地方值得去,應該要去。

淨影說,常照不絕,名不斷光。「憬興曰:佛之常光,恆為照益,故不斷。」這是講諸佛如來的常光,永遠不斷的。阿彌陀佛久遠劫就成佛了,彌陀的常光當然不例外,一定也是恆為照益,故不斷。「曇師讚曰:光明一切時普照,故佛又號不斷光。」「一切時普照」就是不迷,一切時、一切處決定沒有迷惑顛倒,「正是常照之義」。

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當中學常照光?那就是經上教給我們修學的方法,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我們就能夠接收佛的常照光。發菩提心,最簡單的說法就是真心用事,生活用真心、工作用真心、待人接物用真心,真心隨緣妙用。妙在哪裡?妙在不迷,起作用裡頭就不會有過失。

不迷,記住,不起心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妙了。一切眾生都有,只是眾生迷失了自性,他在起作用的時候,他分別、他執著,這樣就把自己變成六道凡夫了。要知道,分別執著就是造輪迴業,我們就離不開輪迴。我六根在六塵上起作用,眼能看、耳能聽、鼻能嗅、舌能嘗,起一切作用,學不分別、不執著,你就超越六道。為什麼?不造輪迴因。要練,不在事上練,你怎麼個練法?修行離不開事相。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第二八七集)2012/4/12 檔名:02-037-0287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極樂世界沒有黑暗」;

「沒有分別執著,哪來黑暗」?!


不希名聞、財利的法施功德

不希名聞、財利的法施功德

若人「不希名聞財利」,能以「法施」獲二十種慈心功德:

一者、安住正念。二者、能生覺悟。三者、發趣勝道。
四者、任持諸善。五者、增長慧命。六者、達出世智。
七者、除貪過失。八者、除瞋過失。九者、除癡過失。
十者、魔不得便。十一者、諸佛加持。十二者、諸天守護容色光澤。
十三者、非人惡友不得其便。十四者、善友知識常所愛敬。
十五者、所言真實。十六者、得無所畏。十七者、意常悅豫。
十八者、善名流布。十九者、明記無忘。二十者、常樂法施。

(大乘集菩薩學論)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法布施得聰明才智,真實不虛。


磕頭拜佛的真相

磕頭拜佛的真相

淨空老法師:

我們稍稍有一點小福報,貢高我慢,自以為是。把《地藏經》翻開,哪一種罪業沒造?現在還繼續不斷在造,還不曉得改過,還不曉得回頭。念佛堂念一天佛,覺得累得不得了,那是什麼?業障現前,念佛堂正是給你消業障。頭幾天業障現前,你要是能夠忍耐,能夠勇猛精進,業障就降伏了。念上個三個月、半年,業障就消了,你就得清涼自在,身心安穩,法喜充滿。

……我們見了佛菩薩的形象要頂禮三拜。頂禮是折伏我慢。以我們尊貴的頭頂,頂禮佛的足,這是折伏我慢。什麼時候我們修到能夠起點作用,真正把自己我慢降伏住,多拜佛。從拜佛當中真正覺悟過來。我們要把一切眾生都當作佛菩薩,都當作善知識看待。這個貢高我慢的心,逐漸的就會收斂了。藏傳的密宗,初學的學人,第一堂課就是要磕十萬個大頭,這十萬個大頭差不多在半年當中要磕完。顯教裡面雖然沒有這種嚴格的限制,初學,老師通常教學生每天要拜三百拜佛,都是折伏我慢修行的方法。每天拜三百拜,你拜個兩三年,從這個地方去體會。

生活中到底有沒有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化什麼樣的身?沒有一定,隨類化身。我們在一生當中,有沒有遇到地藏菩薩?——常常遇到地藏菩薩,我們自己不能夠覺察。我們起一個惡念,想做一個壞事,有人來勸告我們,來勸導我們,那個人就是地藏菩薩化身。我們哪裡曉得?所以地藏菩薩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他勸導我們,我們能不能相信?肯不肯接受?不一定。所以罪業還是照做。我們要明白這一個事實真相,一切諸佛菩薩化身都沒有一定。

我在前面跟諸位舉出例子說明過,感應往往就是剎那之間、幾分鐘,諸佛菩薩見我們周邊的人,諸位曉得鬼神可以附身,大家知道,佛菩薩怎么不能附身?佛菩薩附身就是佛菩薩的化身,在那幾分鐘當中,藉著任何或者是人身、或者是物身,依報、正報都行,只要能夠觸動你,讓你覺悟,讓你回頭,都是佛菩薩。妖魔鬼怪附身都是幫助你作惡,看到你作惡歡喜,看到你作惡讚嘆,那個是妖魔鬼怪,那個不是佛菩薩。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藉任何或者是人身、物身,依報、正報都行,只要能觸動你,讓你覺悟,讓你回頭,都是佛菩薩」;

「妖魔鬼怪附身都是幫你作惡,看你作惡歡喜,作惡讚嘆,那個是妖魔鬼怪,不是佛菩薩」。


怎樣念佛才能改轉人生境遇?

怎樣念佛才能改轉人生境遇?

文丨淨宗法師

問:我相信念佛會有現世利益,比如衣食無憂、事情吉祥順利。要怎樣念佛才能得到這些利益?因為我覺得目前生活當中還有不如意的事,孩子不聽話,身體不健康。這是不是功夫不夠?雖然忙閒都不妨礙念佛,但是我的習氣,做什麼事都要好好做,也沒有太多時間聽經,行上做得比較差。是不是這個原因,我的境還沒有完全轉過來?

答:你在信仰這方面,就是對佛陀所開示的“人生是苦”“要厭離娑婆”等等,還要進一步加深認識。

如果你有這種想法,可能一輩子都很失望。你的狀態應該已經很好了。“有飯吃,有佛念,人生一百分”,還有什麼不滿意的?目前這個狀態就是最好、最吉祥的狀態,當下接受。為什麼呢?這是自己的,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別人的好跟你沒什麼關係,像一棵樹,旁邊的長得怎麼樣,跟你有什麼關係?你長成什麼樣,你就是這樣了。即使不是最好的,它也是最合理的。我們身上發生的一切,家庭也好,工作也好,必然是這個狀態。

學佛第一步,就要信因果,對一切無怨無悔,無條件甘心順受,全然接受。這樣的話,還有什麼功夫不功夫?如果要增加功夫去改變環境,難以如願。只有在完全順從、接受的情況下,這個心理狀態才叫作“信順彌陀救度”,才叫“老實念佛”。在這種情況下,你念佛,因緣自然就會改變。不是先定個目標,“我的房子是80平方,要換成120平方”,那可能就難以達到了。要想到“我住80平方就已經很好了”。

“境沒有完全轉過來”,只要念慈佛,根本上境已經完全轉了,怎麼沒有轉過來?娑婆世界的環境都已經轉為極樂世界的環境了,你還説沒有轉過來,還要怎麼樣才叫轉過來?只是你對這一點信不過。“都轉為極樂世界的環境了,我怎麼還生病啊?我怎麼還老啊?”如果不老、不病,你願意去往生嗎?我們雖然在內心脱胎換骨,娑婆轉為極樂,輪迴轉為無量壽,無明愚痴轉為佛的光明,就像蕅益大師《彌陀要解》所講的,“一句佛號圓轉五濁”,但是我們的色身報體,在這個世界還要演雙簧,給你看生老病死的衰相。這樣,我們一方面厭離娑婆,另一方面安住於彌陀救度,這是最慈悲的。

像我們這樣頑劣的眾生,如果沒有人生的種種苦惱警示,我們就會放逸,就會離道太遠。所以古大德説,修行人“無事要帶三分病”。他們沒什麼好求的,心念都很平靜,都很和了,那求什麼呢?求沒事帶幾分病。目的何在?就是提升自己的道心。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沒有人生種種苦惱警示,我們就會放逸,就會離道太遠」;

「無事要帶三分病」。修行人沒什麼好求,心念都很平靜、很祥和,無所求;

「求沒事帶幾分病,目的就是提升自己的道心」。


阿彌陀佛 願心莊嚴

阿彌陀佛 願心莊嚴 / 淨宗法師

夫須彌之入芥子,毛孔之納大海,豈山、海之神乎?毛、芥之力乎?能神者神之耳。《曇鸞大師》

這段話讀起來非常暢快、舒服。

“須彌之入芥子”,就是須彌山可以放在一粒芥子裡面,須彌山不用縮小,芥子也不用放大。不可思議。

“毛孔之納大海”,就是身上的汗毛孔能夠容納太平洋,毛孔不用放大,太平洋也不用縮小,水在裡面還穩穩當當的。

底下就問了:“豈山、海之神乎?”難道是須彌山或者大海有這樣的神通嗎?須彌山和大海都是無情之物,沒有這個神通。

“毛、芥之力乎?”難道是汗毛孔和芥子有這個力量嗎?不是這樣。

“能神者神之耳”,是那個能夠把須彌山放到芥子裡的人,他有這樣的神通道力。

我們聯繫到這部經(無量壽經),這部經、這些文字為什麼能讓我們往生?難道是文字有這個本事嗎?是經文印成書了有這個能力嗎?不是的。“能神者神之耳”,是阿彌陀佛的願力結成了六字名號,結成了經文、經卷,它才有這個力量。

所以,一定要懂得經典背後的力量,“能神者神之耳”。

比如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幾個字念了就能往生,憑什麼?”憑“能神者”,這是阿彌陀佛的願心莊嚴。

往生論註講記第17課摘要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能神者神之耳」,是阿彌陀佛願力結成六字名號,結成經文、經卷,它才有這個力量。

「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幾個字就能往生,憑的是“能神者”,這是阿彌陀佛願心莊嚴」。


你的幸福,常常感受在別人心裡,自己卻忽略了。

人總在仰望和羨慕著別人的幸福,
一回頭,卻發現,自己正被別人仰望和羨慕著。

其實,誰都擁有著自己的幸福。
只是,你的幸福,常常感受在別人心裡,自己卻忽略了。

(本文改寫自獅子說故事臉書)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人總在仰望和羨慕著別人的幸福,一回頭,卻發現,自己正被別人仰望和羨慕著」。


鳩摩羅什娶妻

鳩摩羅什娶妻

夢參老法師:

我講個故事,大家都知道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經典最多,很了不起,後來國王姚興要他娶妻,這麼大智慧的人不留個後代還行?給他撥了好多宮女,他的弟子看了,老法師都娶妻了,我們也可以娶,大家都想娶妻。

這一天鳩摩羅什法師特意的,讓大家今天過堂的時候,跟行堂的人說,去買繡花針和縫衣針,每個飯碗裡不要添飯,什麼都不添,每個碗裡都放些針,大家看著誰也不敢吃,吃了就死了,針能吃得下去嗎?後來他說:「都拿來給我吃,沒吃的都拿來給我吃!」都倒到他的缽了。他一邊吃一邊倒,把針都吃了,他沒有死,顯神通了,每一個毛孔出現一根針。完了,他說:「呑得針娶得妻,如果是想娶妻,可以把針呑了,你呑不得針娶不得妻,我娶妻子我呑了針,我能呑,我也能把它化出來!」

故事是真是假呢?反正《高僧傳》裡記載,真假我們不管,你能夠做到菩薩做的事情,就去做。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不是那個境界,就不要羨慕那個境界在幹的事。

修行,還是老老實實地依教奉行才是王道。